小程序大数据 北京疫情防控战线上线下有妙招
发布时间:2020-02-03【防控疫情·科技范儿】小程序、大数据、小区广播 北京疫情防控战线上线下有妙招
因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一个“宅”字不仅成为2020年春节的主题词,更道出了应对疫情的最佳方法——防控人员流动和聚集,北京社区防疫工作人员都用上了哪些方法呢?一起来看看。
小程序大作用
“喂,您好,我是机械学院联合社区的工作人员,请问您及家人现在在京还是出京回老家了?家里几口人?记得家里常通风消毒,出门戴口罩,我们在各个小区门口都贴了小程序登记表,您要是回京后请填写一下,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的电话是······”。这是北京市海淀区西三旗街道机械学院联合社区的工作人员一日工作的开始。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后,社区要求返京人员要及时报备。清缘东里社区工作人员发现,居民打电话报备全家返京人员情况登记完成后,值班人员还需要再将信息输入电脑,进行重复工作。
为了提高防控工作效率,西三旗街道各社区制作了《返京人员信息登记》小程序,居民可通过微信扫描二维码填写报备信息,值班人员在后台就可以一目了然的查到返京人员的信息,既方便又快捷。
小程序做好后,社区通过微信群进行广泛宣传,并将二维码张贴在各社区门口、宣传栏明显处,方便大家使用。
小程序作为工作载体,有效安全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机械学院联合社区住在干休所的唐阿姨回京后,主动联系了社区,把家人的进京时间、出京目的地,身体是否出现不适登记报备,并称赞社区的做法很棒。同时,她表示会和老伴自觉在家隔离观察,如若出现问题也会第一时间联系社区。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返京人员通过小程序完成了登记工作:“这个小程序挺好的,很方便,又准确,给你们一个赞”。
数字平台应对返京高峰
北京市海淀区是创新创业最为活跃的区域,25万余家企业聚集于此,大量返京员工的疫情防控管理成了新的难题。
海淀区充分发挥了科技创新中心的技术优势,仅用一天时间就搭建完成了“海淀防疫上报管理平台”,在线采集海淀区的离京返京人员信息。应用信息涵盖海淀区25万余家企业,以及区属事业单位、街道办等500余家单位。
同时,该平台还可以提供人员的每日健康情况采集,并通过大数据进行分析,为海淀区政务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帮助海淀区面向下属各级单位做好后勤支持及保障工作。
春节期间“防疫上报管理平台”已经对企业和各级组织免费开放。同时为保证服务效果,平台研发公司组织了包括总部、区域、研发共计500余人的服务保障体系,便于第一时间响应并解决客户出现的各类问题。截至2月2日12时,该平台已有2.2万余家海淀区企业填报信息,统计覆盖返京人员12万余人。
24小时的“义诊医生”
“在线义诊能帮助大家不出门、少去医院,解决身体的小症状。”为了让市民能够便捷地得到医生的帮助,确定自己的身体状况,减少医院交叉感染,15523名疫情防控阶段急需的呼吸科、感染科、心理科的医生,通过春雨医生APP和微信等方式24小时在线进行义诊。同时,市民们还可以在线获得肺炎防范、科普肺炎防范知识和免费冠状病毒问诊。百度、头条等页面上都开设了在线义诊入口,并设有醒目标识。网友点击该标识即可进入义诊页面,与医生在线沟通,24小时进行义诊。截至2月3日9时,在线“义诊医生”们已经累计解答了599652例咨询,线上传递抗击病毒的正能量。
公租房的科技防线
面临节后返京高峰,大量外省租户即将返回社区,防疫工作怎么做?
海淀区温泉镇创客社区是人才公租房项目,人员流动性很大,且大部分为非京籍人员。如何杜绝大量流动、减少外来人员成为疫情防控工作的重点。
“其实,最难的是如何追踪从湖北返京的租户。好在小镇公司提供许多数据和技术方面的支持。”创客社区工作人员介绍说,“入户门禁手机APP更是帮了大忙。”社区的门禁系统可以实时监控到租户的进出信息,结合前期的排查情况,一旦发现从湖北返京的租户及湖北籍租户,工作人员就可以第一时间知道,并电话询问具体情况,及时追踪。
与此同时,租户管家聊天群及入驻企业创始人群里发布通知,要求尚未返京的租户和员工不要返京,若确需返京的,返京后先到居委会登记,并自行在家隔离 14 天,对于从重点疫区返京的租户,将采取严格的隔离观察。
通过工作人员细致分析和摸排数据,推算出返程时间集中在1月29日-2月2日。为此,社区联动工作组绘制出返京人数时间表,提前增派小区门口值守力量,避免返京人员检测登记时间过长造成拥堵。自2月3日起,小镇公司也关闭集中办公空间,减少人员聚集。
小区响广播亲切又入心
“用广播进行疫情防控宣传起源于居民发来的一条微信。”海淀区东升镇龙樾社区书记张玉华说。“1月30日,文龙家园二里业主、物业、社区共建群中收到居民这样一条信息,‘疫情当下,希望老人们不要再从垃圾桶里面变废为宝了!’请社区工作人员关注一下。”收到这条信息后,工作人员就琢磨,社区里有很多年纪大的老人,他们既没有微信,也很少看手机,怎么能让这部分老人了解疫情,做好防护呢?
除了拉横幅、贴通知、微信平台等宣传方式外,社区工作人员们重操传统方式:“用广播!以前村里的大事小情通过村里的大喇叭反复播出,全村的人都知道了。为什么不在小区里也试试看呢?把我们的工作提示录成音频,利用小区现有的广播进行播放,试试看宣传效果。”
龙樾社区立即联合周边文龙社区,收集防控知识,编写温馨提示,当天中午,以保障小区公共环境,做好疫情防控为主题的宣传音频便“新鲜出炉”,物业马上将音频通过小区消防广播循环播放提醒居民。
“以身作则,做好家庭清洁卫生工作,常通风、勤清理,家庭杂物和生活垃圾不乱堆乱放。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升自我保护能力,不要捡取垃圾桶内和室外的废品,避免病毒交叉传播……”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知识及就医流程,新型冠状病毒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乏力……如果接触者发现发热症状,要提前选择有发热门诊的定点医院……”
小区响广播,广而告之,让居民感觉既亲切又入心。
为不影响居民休息,小区广播每天上午9:30~11:20;下午2:00~17:00循环播放。经过一天多的播放,“小广播”的宣传作用效果发挥明显,受到居民们的欢迎:“这个宣传好,时刻提醒我们提高警惕,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居委会这个宣传做得好!我们岁数大了,看手机不方便,现在在小区里遛着弯、晒晒太阳就能了解预防知识了,点赞!”“还是老办法实用,广播别看形式传统,但是入脑入心,听过几遍,不知不觉就记住了。”
无论是互联网数据平台,还是线下广播宣传,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攻坚战,需要动员广大群众的力量,众志成城,共克时艰。(刘洋)
资料来源:北京市海淀区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