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

您即将离开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进入北京政务服务网。

关闭   点击进入  

温馨提醒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跳转到首都之窗个人中心,如需办理人社业务请登录 个人办事法人办事

关闭   点击进入首都之窗个人中心        

温馨提醒

您即将离开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进入北京政务服务网。

关闭   点击进入  

温馨提醒

您即将离开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进入北京政务服务网。

关闭   点击进入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通知公告

北京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八五”普法(2021-2025年)工作方案

日期:2021-12-17     来源:
字体大小:
分享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落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法治宣传教育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和北京市委宣传部、市司法局《关于在全市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要求,统筹推进我局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紧紧围绕“十四五”时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充分发挥法治宣传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健全完善法治宣传教育体制机制,构建法治宣传教育新格局,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主要目标。到2025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迈出新步伐,党对守法普法工作的领导全面加强。“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得到有效落实,法治宣传教育实效性进一步增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法律法规的社会知晓度不断提升,全体党员干部法治观念明显增强,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

(三)基本原则。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全民普法全过程、各方面,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普法理念和工作导向。坚持统筹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推动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聚焦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和法治建设薄弱环节,增强普法针对性、实效性。

二、普法重点内容

(一)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准确把握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深刻领会蕴含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把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重点内容,列入系统干部教育总体规划,推动领导干部带头学习、模范践行。落实领导干部应知应会法律法规清单制度、会前学法制度。

(二)深入学习宣传宪法。深入持久开展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的宣传教育活动。推动全系统工作人员带头恪守宪法原则、维护宪法权威。认真组织落实“12·4”国家宪法日和宪法宣传周集中宣传活动,以现行宪法颁布施行40周年为契机,推动宪法学习深入人心,实现宪法宣传教育常态化。

(三)深入学习宣传人力社保领域法律法规。把法治宣传教育与促进就业创业、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推进人才强国战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等重点工作结合起来。宣传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及社会保险经办、基金监管等方面的新政策、新精神;宣传规范劳动用工、就业、职业培训、人力资源市场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宣传国家勋章、荣誉、表彰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引导规范相关活动。 

(四)深入学习宣传民法典及相关法律法规。广泛开展民法典普法工作,推动领导干部做学习、遵守、维护民法典的表率,提高运用民法典维护人民权益、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能力和水平。围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等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开展经常性法治宣传教育,依法保障社会稳定和人民和谐。

(五)深入学习宣传党内法规。突出学习宣传党章,教育全系统党员干部以党章为根本遵循,尊崇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把学习掌握党内法规作为合格党员的基本要求,列入党组织“三会一课”内容,在考核党员、干部时注意了解相关情况,促进党内法规学习宣传常态化、制度化。

三、具体工作措施

(一)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制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领域普法责任要点、普法责任清单。相关业务部门在政策制定、发布,组织开展重大活动、专项检查、专项行动时,要把普法作为重要环节,明确普法内容、普法形式。

(二)落实国家工作人员学法制度。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把法治素养和依法履职情况纳入考核评价干部的重要内容。深化落实党组会前学法、专题会议学法、重大决策专题学法等制度。每年组织会前学法不少于4次、法治专题讲座不少于2次,法院旁听不少于1次。

(三)强化落实以案释法。在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检查、劳动人事争议仲裁、行政争议处理、信访处理、工伤认定等过程中,将矛盾化解与法治宣传教育有机结合开展。做好典型案例的收集整理分析工作,积极开展以案释法、以案普法工作。

(四)坚持普法与依法履职相结合。利用“12·4”宪法日、法律法规颁布施行日等时间节点,扎实开展各类主题普法活动。在依法履行职责、提供公共服务的过程中答疑解惑,使人民群众及时、准确了解相关政策法规。针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领域热点问题和事件,做好舆论宣传引导。

(五)强化特殊群体法治教育。注重运用新技术分析各类人群的法治需求,提高普法产品供给精准性和有效性。聚焦群众关心的问题,针对就业困难人员、农民工、高校毕业生、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等不同群体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法治宣传活动,帮助、引导劳动者依法办事、依法维权。

(六)推动公众参与政策制定。结合职责权限和工作实际,在文件制定过程中通过公开征求意见、座谈会、听证会等方式积极推动公众参与,增强社会公众的知晓度和理解力。文件公布后,通过制定宣传提纲、在线访谈、答记者问、政策解读等方式,将涉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义务的内容公布,方便社会公众理解掌握。

(七)发挥传统媒体作用。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纸期刊等大众传媒作用,编制服务指南、宣传手册,针对社会热点和典型案例开展权威解读。利用服务大厅电子显示屏、服务窗口触摸屏等设备,推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法治宣传教育内容。提升“12333”公益服务品质,扩大法治宣传教育覆盖面。

(八)创新新技术运用。充分发挥互联网作用,建立健全新媒体普法工作机制,依托网站、微博、微信、微视频和移动应用等新媒体新技术开展普法活动,打造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网络宣传矩阵,构建多层次、立体化、全方位的法治宣传教育网络。

(九)发挥技能练兵比武作用。积极运用全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窗口单位业务技能练兵比武在线学习平台,落实新进人员必学、新出政策必学。主动将岗位练兵、技能比武、法治竞赛等与普法宣传工作有机结合,吸引社会公众学习运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领域政策法规。

(十)推动法治文化建设。积极参与法治动漫微视频征集、展播、评选等活动,将优秀网络法治文艺作品进行推广应用,推动实现共建共享,引领法治文化融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业务工作。针对就业困难人员、农民工、高校毕业生、企业管理人员等不同群体特点,结合相关活动进行宣传、讲解。

四、加强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加强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法治宣传工作的组织领导,研究解决法治建设重大问题。确立法治引领和法治导向的思维模式,将法治宣传工作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落实,推动更多法治力量向引导和疏导端用力。

(二)健全工作机制。把普法工作纳入北京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领域法治建设工作总体部署,全面推行“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单位年度履职报告评议制度,压实各责任单位普法责任。加大对管理服务对象普法力度,推行“谁管理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在履行政府职能过程中实时普法、全程普法。

(三)做好自查工作。按照全国人社系统法治宣传教育领导小组、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守法普法协调小组要求,对“八五”普法落实情况进行中期评估和自查总结,重在发现、解决问题,避免出现重视不够、措施不力、落实普法责任制不到位的情形,确保第八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规划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打印本页】 【关闭页面】

微信公众号

官方微博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网站地图-   建议征集

政策咨询服务热线 12333

主办: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承办: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大数据中心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0000062京公网安备:11040102700143ICP备案序号:京ICP备05056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