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人社仲字〔2025〕55号
各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
为进一步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强化劳动人事争议源头治理,不断提升调解仲裁服务水平,增强调解仲裁工作的社会影响力和公信力,即日起,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仲心护航2025”仲裁宣传服务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法治护航 和谐同行
二、活动目标
提升仲裁宣传服务能力,主动将调解仲裁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通过各种形式,引导劳动者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合理表达诉求,依法高效维权。提升用人单位法治意识与合规经营能力,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增强人民群众满意度与获得感,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护航首都高质量发展。
三、服务对象
北京地区各类企事业单位和广大劳动者,重点关注中小微企业及农民工、高校毕业生、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等群体。
四、时间安排
仲裁宣传服务活动贯穿全年,按照活动内容在4月—12月按计划开展。其中5月至6月期间,各区结合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与区域经济发展特点,集中开展服务月系列活动,打造特色仲裁宣传服务品牌。
五、活动内容
(一)集中普法宣传,营造法治营商环境新生态。邀请资深法律专业人士围绕热点劳动法律问题开展普法讲座。依托互联网、微信公众号平台搭建新媒体网络普法矩阵,开设“仲心护航2025普法专栏”,通过发布法律法规解读、普法短视频,开展直播等多种形式打通线上普法最后一公里。组织流动仲裁庭、仲裁派出庭下沉企业、园区、社区,充分发挥庭审普法释法作用。活动期间,普法讲座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网络普法每月至少更新4次,年度流动庭审开展不少于24次。
(二)深入助企服务,瞄准需求精准合规服务供给。常态化推进调解员、青年仲裁员志愿者联系企业机制,针对案件高发的企业和重点行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向前延伸法律服务触角。选取规模较大、用工集中的产业园区开展仲裁机构院(科)长“园区行”,把脉问诊企业用工管理病因与风险。针对企业在劳动用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发放仲裁建议书,指导企业改进用工管理,预防争议发生。活动期间,走访企业不少于20家,园区行活动不少于2次,仲裁建议书发放不少于10份。
(三)深化仲裁公开,充分释放“阳光仲裁”品牌效应。组织庭审公开,接受群众旁听,展现庭审的规范与专业公正,提高仲裁公信力。开设“仲裁开放日”,广泛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用人单位及劳动者代表等走进仲裁机构,介绍仲裁工作情况,听取意见和建议。按照裁决书公开要求,持续加大裁决书网上公开力度,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活动期间,至少组织1次庭审公开和1次“仲裁开放日”活动,“两区”建设涉及的仲裁机构公开裁决书数量不低于去年。
(四)持续服务优化,致力高效便民服务再升级。结合全市人力社保系统“作风建设提升年”专项行动,提升窗口服务质量。通过仲裁服务卡、问卷调查、满意度调查二维码等形式,收集企业群众意见建议,不断提升服务水平。依托调解仲裁网上服务平台进一步加大仲裁文书电子送达力度,让当事人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在线解纷服务。全年仲裁文书电子送达比例不低于20%。
(五)强化工作合力,推进“维权+就业”全链条闭环。就业服务赋能仲裁场景,在仲裁场所放置求职登记码、宣传折页等,工作人员为有需求的劳动者提供办理求职登记、失业登记、申领失业保险待遇、职业介绍和职业指导等就业服务引导。支持就业招聘服务,在各类招聘活动现场设置维权服务区域,为求职者提供法律咨询、政策解读及争议预防等服务。全年就业服务活动开展不少于5次。
六、工作要求
(一)党建引领,统筹推进。坚持“仲心为民”工作理念,持续推动党建与仲裁业务双融共促,联动工会、企业代表组织、行业主管等部门,突出区域特点和重点环节,贴近群众需求实际,构建“同向发力、同频共振”争议预防宣传服务工作格局,实现“抓党建、强堡垒、治未病”。
(二)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各区要将“仲心护航2025”仲裁宣传服务活动作为全年调解仲裁工作的重点任务,在去年开展宣传服务月活动的基础上,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实施方案,细化活动内容,明确责任分工,创新宣传方式,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三)加强跟踪,注重实效。为确保宣传成果,各区于4月底前向市局调解仲裁处报送集中宣传服务月活动计划表,并分别于2025年5月、6月、9月底进行活动统计。全年活动结束后,各区认真总结活动经验、创新举措和存在问题,11月底前将总结材料报至市局调解仲裁处(tjzcc@rsj.beijing.gov.cn)。
联系人:杨晓春, 55585270;代菡,55585273
附件:1.“仲心护航2025”集中宣传服务月活动计划表
2.“仲心护航2025”仲裁宣传服务活动统计表
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5年4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