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

您即将离开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进入北京政务服务网。

关闭   点击进入  

温馨提醒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跳转到首都之窗个人中心,如需办理人社业务请登录 个人办事法人办事

关闭   点击进入首都之窗个人中心        

温馨提醒

您即将离开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进入北京政务服务网。

关闭   点击进入  

温馨提醒

您即将离开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进入北京政务服务网。

关闭   点击进入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速览 > 媒体关注

以积极理性心态求职就业

日期:2023-09-20     来源:中国劳动保障报
字体大小:
分享

慢就业、缓就业的状态持续时间越长,对高校毕业生的心理影响越深,甚至可能导致就业信心受挫

在利好政策和优质服务的“加持”下,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起而行之、积极求职,与政策措施同频共振,才能及早顺利就业

2023届高校毕业生达1158万人,规模创历史新高,就业总量压力较大。近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介绍,青年就业在8月份出现明显改善,说明就业政策效果逐步显现。目前,国内经济持续恢复发展的基础尚不稳固,一些经营主体面对的困难较多,招聘意愿有所降低,部分劳动者特别是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仍面临较大的就业压力,需正视这一问题。

从客观角度看,无论是高校毕业生人数再创历史新高,还是就业形势更复杂、面临更多不确定性,都会直接影响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竞争的激烈程度。从主观角度看,部分青年人择业时“挑肥拣瘦”“高不成低不就”,不利于及时顺利就业。在这种情况下,有的高校毕业生进入了慢就业、缓就业的状态。

慢就业、缓就业不是积极的就业态度。有人想通过慢一步、缓一缓,来避过上半年激烈的就业竞争,筛选出更为理想的岗位。事实上,招聘旺季不仅是求职旺季,也是用人需求旺季。多数用人单位会利用高校毕业生集中求职期,完成全年招聘计划。另外,到了下半年,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又会面临新一届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而且,慢就业、缓就业的状态持续时间越长,对高校毕业生的心理影响越深,甚至可能导致就业信心受挫。

就个体而言,高校毕业生有权在常规就业和慢就业之间自主选择。但也要看到,高校毕业生就业不仅仅关系个人家庭幸福,更关系经济社会发展。高校毕业生应当树立理性的就业观念,正确认识就业形势,积极务实行动。即使一时难以找到满意的工作,也可以考虑先就业再择业,在工作中不断探寻未来方向。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今年以来,各地推出不少促就业政策措施,助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以北京为例。今年,北京地区2023届高校毕业生约有28.5万人,同比增加1.7万人。不久前,有媒体走访北京多场高校招聘会发现,部分劳动者特别是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面临较大的求职就业压力。对此,北京市持续开展攻坚行动,为有就业意愿的毕业生提供“1131”服务,至少提供1次政策宣介、1次职业指导、3次岗位推介、1次技能培训或就业见习机会。另外,该市将组织各类就业服务活动120余场,并打造15分钟就业服务圈,为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量身提供就业服务。在利好政策和优质服务的“加持”下,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起而行之、积极求职,与政策措施同频共振,才能及早顺利就业。

帮助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还要打好促就业和扩就业的组合拳,开发更多优质岗位,着力提升高校毕业生与就业岗位的匹配度。随着我国经济持续改善、稳中向好,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有望带来更多更好的岗位,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状况将会继续改善。


【打印本页】 【关闭页面】

微信公众号

官方微博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网站地图-   建议征集

政策咨询服务热线 12333

主办: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承办: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大数据中心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0000062京公网安备:11040102700143ICP备案序号:京ICP备05056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