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

您即将离开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进入北京政务服务网。

关闭   点击进入  

温馨提醒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跳转到首都之窗个人中心,如需办理人社业务请登录 个人办事法人办事

关闭   点击进入首都之窗个人中心        

温馨提醒

您即将离开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进入北京政务服务网。

关闭   点击进入  

温馨提醒

您即将离开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进入北京政务服务网。

关闭   点击进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民互动 > 在线访谈

【市民对话一把手】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徐熙谈“劳有所得”

  1. [访谈嘉宾]徐熙,中共北京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兼),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
  2. [开始时间]2021-01-23
  3. [结束时间]2021-01-23
  4. [直播地址]视频播放查看视频

主持人

张默:各位听友、各位观众、各位网友,大家晚上好!您现在收看到的是北京市政务服务管理局主办的“市民对话一把手”大型直播访谈节目。我是北京广播电台的主持人张默。我们搭建的是全媒体传播平台,您可以通过北京城市广播副中心之声、BTV新闻频道、新华网、千龙网、北京日报客户端、新京报客户端、首都之窗、北京发布、北京时间、听听FM实时收听收看我们的节目。1月23日晚上的直播特别请到了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徐熙,徐局长您好。 

嘉宾

徐熙:主持人好,各位观众,各位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

刚才这个短片当中可以说数字充分说明问题了,北京市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成绩斐然,很多的成果尤其是在这种疫情防控的背景下,它为稳就业、保民生提供了重要的支撑。作为局长,能不能介绍一下我们局在这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嘉宾

徐熙:今天的主题是“劳有所得”,“劳”是劳动,大家总说劳动光荣,宪法规定劳动是每个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政府要保护它,例如薪酬、工时、劳动强度、安全保护。同时,它又是义务,义务就是每个公民的一个光荣的职责。所以经常用主人翁的概念来形容劳动者。最近我也跟市民做了一个广泛调研,我说这个得都希望得什么,这是市民关注的。我问了大家主要是薪酬想更高一点,同时也有一部分劳动者的想工作更稳定一点,还有的想社会保障更充分一些,还有的想工作条件更舒适一点,建筑工人想劳动安全方面更严格一些。所以这个“得”包含的内容非常充分。政府在这方面一个是稳就业,加大就业支持力度,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按照中央要求,把稳就业摆在首位,把它当做经济发展的一个导向,经济发展过程中先要考虑就业这个指标。 

主持人

今天的主题是“劳有所得”,这四个字确实不容易,是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劳”,一部分是“得”,我们的工作是非常复杂的,现在新时代我们的职工对于“得”这个字的丰富的内涵也是不断扩展。 

嘉宾

徐熙:对。政府主要从三方面保障“得”:
  第一是保障权益。例如工资的权利,薪酬权利,还有保障休假的权利,按国家规定休假,也需要保障劳动强度。
  第二是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新型业态发展的情况下,有很多劳动关系非常复杂,工人跟企业有一些纠纷,在纠纷中我想强调的一个是政府强调企业建立劳动合同,这个短片显示了,现在95%以上的企业都建立了劳动合同。还有是加大民主协商机制,现在企业都有工会,有工资集体协商,有了比较完整的协调机制。

第三是建立劳动纠纷的调处机制。有两个渠道,一个是仲裁渠道,一个是监察渠道。政府把渠道畅通了,有效保障“劳有所得”在每个职工身上都能体现。 

主持人

要有劳动的权利,拿到钱也要有保障。我看了今天陈吉宁市长的政府工作报告,确实对这方面也有一些篇幅,今年人力社保方面的主要工作是什么? 

嘉宾

徐熙:陈市长的报告把2020年的工作也说了很多,有四个数字,一个是就业总量扩大。第二是调查失业率的指标控制在5%以内,这个陈市长上午说了,体现就业非常稳定,保证一定的就业覆盖率,第三个指标是技能人才363万,高技能人才突破百万,这个指标说明什么?说明我们的企业链条有技术工人的支撑,而且体现了技能人才的雄厚。第四个指标是劳动合同签约率95%。大家不要小看这个指标,这个指标体现劳动关系的和谐。北京市的职工95%以上都与企业有劳动合同,如果有纠纷的时候可以依据劳动合同进行判断,这四个指标是“十三五”期间我们重点体现发展的指标。 

“十三五”期间,特别是2020年有四个词应该体现,一个是就业优先,就业优先是去年在疫情这种情况下,政府高度关注就业工作。社保费减免缓达到1482.4亿元,这里包括医保、包括缓缴的数字,减轻了企业的压力。所以从原来事后帮助企业变事前帮助企业,主动先减免缓,减少资金压力,促进企业发展。第二是激发职工活力,因为最后的人力资源是人,人在工作上的主动性也是非常重要的。去年有一个新词是共享用工,西贝莜面村的员工留下了,堂食办不了,有一些快递的职工放走了,在家的人又需要快递的服务,两个企业迅速达成一致,互相借调职工,这就是共享用工。

主持人

当时媒体也大力报道。 

嘉宾

徐熙:对,大力报道。这个跟法规还是有一些冲突,但是政府迅速给予支持,支持企业生产和发展。
  第三个词是提升服务,去年我们围绕回天地区,打破了昌平、海淀、朝阳的区域界限,提供就业服务,很受职工欢迎。 

主持人

我提一个问题,“十四五”开局之年非常关键,这一年就业工作的关注点在哪儿?

嘉宾

徐熙:2021年,在陈市长报告中体现了这么一句话,更加注重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加快提升劳动者技能素质。第一是“更加”,说明我们原来一直关注结构性矛盾,同时用了“缓解”,这个结构性矛盾得一步一步来,现在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太快,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技能工人有可能跟不上,有可能出现一部分职工就不了业,一部分企业招不上工,这就是结构性矛盾。大家说就业光用一个量化的指标衡量这是不对的,一定要用质的指标,供需平衡的指标。光说职工就业了,那边企业招不上工,提供不了劳动生产也不成。你刚才说的“十四五”期间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解决就业的结构性矛盾。

主持人

包括用工方面可能有不对称或者是不匹配的现象,对吗? 

嘉宾

徐熙:对。例如政府的服务,原来我们的服务更多的是介绍找工作,现在职工不满足于找工作了,工作要考虑薪酬,要考虑可持续发展。同时企业在招用职工的时候,也要想尽量提高企业效益,减少职工数量,可能就需要一个职工能干几个岗位的工作。这样就对技能的需求比较高。企业希望提高技能,来提高劳动生产率,职工需要提高技能来增加薪酬,提高待遇。所以大家在这些方面愿望比较迫切。

主持人

我印象最深的是我们关注的是第一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我记得习近平总书记还发来了贺信,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大赛当中北京代表队成绩很好,我相信不仅是一个大赛,可能背后还有很多的意义,您能不能说说这样一个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背后的意义是什么?对于市场就业有哪些促进和指导? 

嘉宾

徐熙: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社会非常关注,因为世界技能大赛已经举行了45届,中国第一次以国家名义举办技能大赛,各省市参与度非常高,北京派了71名选手,获得了一金三银一铜,有37名的优胜奖,比重是比较高的。

主持人

大家通过画面看到当时的情况,说到技能大赛,这里有什么典型的例子? 

嘉宾

徐熙:技能大赛是三个精神: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这在技能大赛都完整体现出来了。北京在“十四五”规划中反复强调,要保持制造业的一定比例,科技成果在转化的时候都需要技能,我们对年轻一代总爱提技能报国。什么意思?你除了动脑,一定要有动手的能力。所以你刚才说让我举例,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个网络布线的比赛,北京队派的是一名女选手,外省市都是男选手,因为是体力活,网络布线涉及到网线接头的制作,配线的网架盒怎么衔接,还有一个管网的布线。我说的都是专业术语,一个楼宇除了电水暖气热,一定还要有网络,网络要搭配合理,接头要合理。最后评的是谁的损耗率低,网络的传播效率高,不衰减,这对选手是考验。我们家里都使用网络,说我这里用的是什么线,怎么信号不好啊。

主持人

并不是端口、路由器有问题,或者是上门服务不好,人家说信号不太好,很有可能是布线的问题。真的是行行出状元,隔行如隔山,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也给我们打开了一个大门。 

嘉宾

徐熙:对,全国职业技能大赛里面还有养老专业,大家觉得照顾老人只要精心就行了,实际上有108项标准,连怎么翻身都有具体的规范,这么细的事情。所以比赛都是非常细,这对于我们各种服务业,技能人才都是一个高标准的提升。 

主持人

精细化的管理,体现在大赛的一个量化标准上。 

嘉宾

徐熙:对。而且技能大赛促使企业产品水平的提高。北京顺义有一个东方雨虹公司,制造防水产品的,雷神山、火神山用的防水设备都是东方雨虹的,材料虽然很好,但是也需要安装到位,所以他们每天晚上七点直播铺设课程,教大家这个材料怎么铺更完整,怎么装修不漏,在防疫工作中也用到了。所以说一个产品好,它附带的技能对于产品也是一个最好的推广。

主持人

听了这么多,我觉得大家可能对这样一个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包括对技术方面的用工,应该是需要得到重视的。前几年我们关注高等教育侧重于应用技术人才的培养,这是教育培训,在技能人才培养方面,政府部门都做了哪些工作,也就是说除了学历教育,还做了哪些工作?

嘉宾

徐熙:说到技能,我带来几个模具。这是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数控车选手参加比赛的一个产品,电视机前的观众能看到,这是就出了这么一个图,你要按这个图,首先你要在电脑中编一个程序,让机器设备通过车铣完成部件。第二是把传统的车和铣有机结合。第三是机器操作的时候,除了电脑设计的程序,还得调试。谁做得好,大家看这几个件,这个件非常小,又有槽,又有棱,又有锥形,圆柱,结构非常复杂。在航天航空、军工等行业都是非常需要的。这就是技工学校的学生参加世界技能大赛拿回的产品。现在以赛促训,用这种产品来提升我们的整体技能。你刚才也说到学校的区别。北京有优势,我们技能学校的培养水平非常高,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一共得了16块金牌,其中有8块金牌选手是在北京的技工院校培训出来的。所以,我们的培训质量非常高。但是北京又有弱项,就是北京的技工院校学生少,我们的学生每年毕业不足一万人,像广东每年的毕业生有十五六万人,这些方面我们有长项,也有短项,这些都是我们下一步要完善的。 

主持人

师资的培训还是差距比较大的。 

嘉宾

徐熙:对。你刚才说到的技能培训,我也想说,我们主要想从几方面来考虑。技能培训水平不提高,北京的经济发展就将受影响,所以北京市政府高度重视技能培训,一个就是鼓励终身培训,北京市制订了三年行动计划,每年都不低于60万人次的培训,迅速把北京这些现有企业的职工,通过政府的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还有教育界,我们跟教委配合采取了“双师制”。 

主持人

也有结合。 

嘉宾

徐熙:例如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和京东建立了“双师制”的技能培训项目,什么意思?劳动保障职业学院的10名老师到京东当工程师,京东的10名工程师到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当教师,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更贴近现实工作,企业直接参与培训,而且教师也直接参与企业运营,把培训搞得更有针对性。

主持人

老师是双重身份,带来实践一线的新技术,新的一些情况,同时还完成了学生的学分,这样其实是一举两得。 

嘉宾

徐熙:第二个是提高技能人才的待遇。刚才我说三个措施,提高待遇怎么体现?一个是提高收入,政府明确在七类人群增收中,把技能人才当做增收的一个重要群体。再有一个,现在技能学校的学生非常受欢迎,他们毕业的时候,基本上一个人有三个以上的岗位在抢。 

主持人

好像比全日制的其他专业的学生更容易找工作。 

嘉宾

徐熙:对。提高他们的待遇,包括社会待遇、政治待遇,例如北京工业技师学院招的学生,分数比较低,怎么培养自信。来了先用数控车让他们直接操作,做一个擀面杖,带回家,这就是对他自己劳动力实现价值的一个认可,他们就获得了成就感。所以我们技师学院的学生都非常自信,特别是参加大赛以后,这也是跟教育的有机结合。 

主持人

对自己的职业有一个归属感,同时对自我有一个自信和认可,这是非常重要的。 

嘉宾

徐熙:对。另外是在评职称上,观众朋友都知道,现在职称是对专技人才,我们老习惯说白领,实际上技能人才是蓝领,现在把这两套体系打通,如果技能人才取得成绩以后,跨界学习以后,也可以评专技职称。

主持人

以前老说是技能跟评职称没关系,现在设立了这样的体系。 

嘉宾

徐熙:对,北安时代电梯安装工程师陶建伟,他是一个技术工,解决了技术磨损的问题,被评上了高级工程师。还有北京的胡萍,获得世界技能大赛服装金奖,也获得了高级职称。技能人才和专技人才的跨界越来越多,所以政府在职称系列上也进行了打通,这是第二个。

主持人

我觉得职称非常重要,一个是对这样的职业有一个归属感,对职业有尊重。另外是有激励机制,以前各种企业对工资的高低没办法量化,有了职称,就会让企业有参考,后续企业怎么定是另外一个话题,也是我们需要面对的一个问题了。说到就业,提到一个词是“五新”,刚才您特别提到了技能人才培养是覆盖全社会的培养体系,去年北京市发布了首个“五新”人力资源开发目录,对未来趋势给了指引,令很多人从中受益,什么是“五新”,我们通过新闻短片了解一下。
  (播放VCR)

主持人

我看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当中多次提到高质量发展,提到改革创新,“五新”目录是不是改革创新的举措,背后的意义是什么?

嘉宾

徐熙:去年9月份服贸会上,有人力资源板块的专场,北京市人力社保局发布了“五新”目录,社会反响非常大,中央很多媒体都给予报道。这就是在我们产业转型期间出现了技能和一些产业的结构性就业矛盾的时候,我们发布的这个目录,有利于对社会的供需提供平衡。刚才这个短片介绍非常细,其实短片是说我们要回答四个问题。
  第一个回答市场需要什么人的问题。比如高考根据什么填志愿,可以拿“五新”目录做一个参考,告诉你市场需要什么人,什么人就业岗位多,薪酬高。
  第二个回答是教育培育什么人。教委也可以根据“五新”目录调整学科,调整课程设置,调整毕业学生跟就业的匹配度。
  第三个是培训机构来培训什么。以前培训机构也比较茫然,目录公布以后就可以作为培训的参考。
  第四个是服务什么。政府和社会有好多人力资源的服务机构,目录一出来,例如政府针对“五新”目录中的补贴标准会高一些。因为这个紧缺度高。另外我们的猎头公司在“五新”目录中招聘相关人才,政府给补助,所以有了这个目录,大家就在供需平衡过程中找到了一个参考的标准,这就相当于机会清单。大家可能提前看一看哪个行业更需要人,实际我们老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也在今年发布目录的基础上,每年完善发布,让社会就业供需找到相对的平衡点。 

主持人

我们老说风口,算是一个预测,解决了学生,学生家长,毕业生,企业培训机构,学校各个方面的疑惑。说到高校,因为去年有疫情,很多人非常茫然,高校毕业生也是我们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特别关注的群体,每年也很受关注,他们在就业方面到底有哪些好的举措?

嘉宾

徐熙:高校毕业生是北京宝贵的人力资源,特别是社会开始步入老龄化,劳动力实际上是非常紧缺的一个资源。但是我们怎么让高校毕业生适应现在的就业需求,怎么把高校毕业生跟就业紧密结合起来,这是政府、社会、市场、学生个人、教育体系都在想办法解决的问题。在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方面,政府部门采取了三方面的措施:
  第一方面是创造更多知识型、创新型、技能型岗位。政府对平台经济,共享用工都采取宽容的态度,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第二方面是优化供给,增加毕业生适应市场和企业需求能力。这几年高校也采取了1+X的技能培训方法,你在取得学历证书的时候也可以拿几个技能等级证书。 

主持人

技术资格合格证。 

嘉宾

徐熙:对,为你就业做铺垫。
  第三方面是采取专项的点对点招聘活动,这几年的招聘活动都是进校园的,对毕业未就业的学生都采取点对点的服务,对困难家庭的毕业生都采取人盯人的服务。
  说到高校毕业生,我也想提供三个政策信息。第一个信息是见习补助。高校毕业生在毕业两年之内,如果没有找到工作,你到人力社保部门登记,可以给你提供见习岗位,现在我们准备了5300多个见习岗位,每月补助2200元,这是见习补助。
  第二个我想跟高校毕业生说的是,刚才我说的1+X证书,现在和教委配合,在一些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都启动1+X证书,一个学历证书和若干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这方面我们加大培养力度。刚才我举个例子数控车,学计算机专业的同学再学会操作、动手,你就业一点不愁。 

主持人

因为计算机专业学的人非常多,但是你学了这个数控车,就业的机会就多了一分,原来是学术研究型的,现在是技术应用型的,对就业是特别加分的。

嘉宾

徐熙:对,第三个是灵活就业。北京市在去年出台了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的补助政策,你毕业了以后,采取灵活就业的方式,政府给你社保补贴,每人每月有958元,为学生社保续接做好了准备,希望学生也可以采取灵活就业的方式就业。 

主持人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非常繁复,互联网的用户是不是可以点个赞。 

嘉宾

徐熙:另外我也想给学生提个建议,因为好不容易有机会跟大家交流,第一个建议是大家高考填志愿的时候参考一下“五新”目录,可能为将来就业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创造一些条件。另外在校学生充分利用1+X的政策,学计算机的,你要再把数控车的证拿到,你为社会服务的价值可能就非常高,这是第一个建议。
  第二个建议,因为我参加过好多高校毕业生的招聘会,大家都非常看重薪酬。特别是去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评估上,大家也用薪酬指标进行衡量。但是我认为,高校毕业生们,现在有好多企业,特别是科技创新企业,处于一种创业阶段,你还要看未来发展,它现在薪酬低,但是可能未来的发展特别好,或者说你参与进去就是一种创业,可以给你期权,所以我不太同意高校用薪酬评价教学质量,好多创业的学生怎么算?不但没有薪酬,还贷了款,拿了风投进行创业,有可能出现风险。所以我们鼓励“双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候,大家条件许可的话,也可以在创业上多考虑。 

主持人

可能有一些就业指数包含薪酬,这个时候不太适宜了,因为我们是一个创新型社会。 

嘉宾

徐熙:第三个建议是好多大学生聊慢就业,我个人不太鼓励慢就业,因为政府的政策太好了,例如灵活就业给你社保补贴。所以我建议还是把政府的政策用足,多到市场和社会体验,为下一步就业创造条件。 

主持人

利用好这样的好政策,这一年的工作经验真的是加分的,你的简历多一个工作比少一个工作的人更有竞争力。另外一个群体是农村劳动力,其实农村劳动力也是我们特别关注的就业群体,他们现在的就业情况到底怎么样?

嘉宾

徐熙:农村劳动力也是我们关注的重点就业群体之一,今天陈吉宁市长的政府工作报告上有这么一句话,“十三五”农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增速快于城镇居民。这个“快”就有一部分工资性收入,北京市农民的就业整体水平相对来讲,在“十三五”期间得到了一个整体的提升。但是也要看到陈市长还用到一个词,统筹城乡就业政策体系,我们城镇的一些就业政策和服务还没有完全覆盖到农村,对农村的居民可能还要进一步加大就业的政策和服务的支持力度。但是我们也确实看到,北京的农村,特别是北京的农村居民在就业意愿和就业创新上有新模式,例如顺义采取一村一企的办法,有一个杨镇的荆坨村,建立了蔬菜标准化基地园区,跟供销社对接,进行整体化运作,农民作为合作社的职工拿薪酬,这样很好地解决了企业的运作,保障了职工的权益,实现了双赢。 

主持人

特别体现了北京是现代农业的体系,而且就地就业,在家门口就业,他们是挺高兴的。

嘉宾

徐熙:还有一个案例是房山区的南河村,合作社采取“以工换工”的合作模式,根据季节特点种植草莓和各种蔬菜,开发休闲、观光、采摘项目,吸纳农户进社务工,持续带动群众增收,壮大村集体经济。我看中央媒体也有很多报道,这也是农民就业的一个方式。
  同时很多区像门头沟、延庆,也采取这种民宿旅游,密云区也采取这种方式,守着家乡的绿水青山,发展特色旅游业,增收的同时,还带动了家乡的经济发展。

主持人

而且现在搞的越来越精细化了,服务水平越来越高。 

嘉宾

徐熙:全国优秀农民工的评选中王改芳是门头沟的,就是一个代表,是一个女同志,18岁到北京,现在30多岁了,我们人力社保部门办了几个培训班,面点、咖啡、民宿管家,她都参与了。她学完了,本来是一个民宿的管理员,但是她用学到的扎花、扎染的艺术做手工,让来居住的人参与手工艺术,独具特色,成为一个民宿管家,这回得到了全国优秀农民工的荣誉称号,这也是对我们农民工的一个奖励。

主持人

前几年对于乡村民宿旅游的评选已经成为一个体系,已经成为北京农村劳动力就业的一个重要的方式。聊了这么多,我真的是觉得收获满满,很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方面的工作,通过一问一答了解得越来越深入,大家对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有哪些问题和需求,接下来到街面上采访一些市民,来看看。
  (播放VCR)

主持人

大家的问题可以说是五花八门,特别具体,首先说换工作,换工作对人来说是特别大的事。

嘉宾

徐熙:对,刚才几位市民提了几个问题。一个是换工作,其实在北京换工作的频率挺高的,证明我们对就业意愿,对就业期望都非常高。所以,也是很正常的。大家换工作可以到线上线下看一看最近的工作介绍指引,还有人力社保部门的官网上有一个“职业指导微课堂”,市民朋友们需要注意的事项、就业衔接、权益的保护等都有介绍。 

主持人

您之前提到的就业超市是不是也是一种?

嘉宾

徐熙:对,我们的就业超市也是,可以有效对接。如果是年轻同志,也可以看看北京电视台拍的那个节目《职场是个技术活》,收视率逐步提高,大家对就业有一个新的认识,怎么找到更好的工作,怎么实现企业和职工的匹配,节目非常好,非常形象,大家可以看一看。 

主持人

还有朋友问到维权的问题。 

嘉宾

徐熙:这个问题市民反映也比较多,大家对劳动合同里工资薪酬的理解不一样,例如工资含不含社保,解释不一样,所以签劳动合同的时候一定要精细化,我有四点建议:
  第一是如果发生矛盾,可以拿着合同跟企业对一对,看看各自的解释。因为你有你的解释,企业有企业的解释,我觉得可以先沟通一下,看看矛盾点在哪儿,先不要着急。第二是如果企业对劳动合同不确认,不遵守,没关系,我们有执法机构,可以向劳动监察投诉,一点举报投诉,全市受理。第三是可以找调解仲裁机构进行调解,双方互相举证,通过第三方进行调解。第四是如果调解不成可以进行仲裁,所以职工遇到问题千万不要急,有合理渠道,都能得到有效解决。现在调解仲裁的解决率在80%以上,如果实在不成还可以走司法诉讼渠道解决。

主持人

第三位是退休的阿姨,说的是退休办理手续复不复杂?

嘉宾

徐熙:我们的政策是参保人员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缴费满15年就可以按月领取养老金。现在我们正在推动养老保险待遇预审工作,在您达到退休年龄之前,先做好相关信息的确认,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等到了年龄就可以顺利拿到养老金。目前,用人单位可以提前4个月提交人事档案确认退休人员各项信息,提前对退休人员进行出生日期、参加工作时间、视同缴费年限等信息的审核。如果是女工人50周岁领取养老金,还需提供个人申请和劳动合同。
  如果您顺利通过预审,那么在法定退休年龄当月,用人单位就可以直接进行核算,下个月开始您就可以领取养老金了。
  正常情况下,其实不需要您本人做什么,都是由单位来完成的。将来,我们预审的时间还会再提前,提前到6个月,有更充足的时间可以来解决问题,最大限度地维护参保人的利益。
  刚才说的是有工作单位的,但如果您是个人缴纳社保,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就需要携带身份证和拟领取退休金的银行卡到您人事档案的存档机构提交申请,没有档案的到户籍地街道社保所提交申请就可以了,后续也无需您本人再跑。只要养老保险缴费满15年,您又达到了法定退休年龄,都可以领取养老金。目前我们也正在优化办理流程,争取将来做到让所有人一次都不用跑,就都能顺利领取养老金。 

主持人

刚才特别提到了仲裁,后面还有诉讼,说到仲裁,因为去年有疫情,今年又进入了疫情防控常态化,据说我们推出了一个云仲裁,具体什么是云仲裁,我们接下来通过新闻短片了解一下。
  (播放VCR) 

主持人

不见面,无接触,整个的仲裁就已经完成了,又提高了效率,又做到了疫情防控。说到仲裁可能作为普通职工,一说到仲裁和劳动纠纷就觉得是一个大事,仲裁能起到多大的作用? 

嘉宾

徐熙:大家遇到劳动纠纷的时候就觉得很棘手,通过今天我们的交流大家就不要担心,因为我们现在起码有三个渠道。第一个渠道是调解。调解是什么意思?双方拿着证据通过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等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调解就是双方撮合,这是解决效率最高的。第三方调解可能大部分人都比较好接受。
  第二个就是刚才说的仲裁。调解不成了,大家可以去仲裁,仲裁委员会会根据情况进行判断的,如果还有问题可以通过法院,最后进行判断。所以我想大部分的事都能在调解仲裁解决。而且你刚才说云仲裁,这事非常普遍。特别是在疫情期间,对于劳动合同签署的有一些不完善,大家有时候理解不一样,会有一些矛盾,矛盾又不能到现场办公,所以就通过云仲裁的方式来解决。现在走仲裁渠道的人非常多,去年,全市调解仲裁机构共处理劳动人事争议16万余件,在全国也是居于前列的。我觉得调解仲裁量多说明几个问题,一个是经济活跃度比较高,新型劳动关系比较多。第二个是年轻人现在维权意识强。再有一个是大家对调解仲裁的渠道非常有信任度。我也推荐市民朋友到调解仲裁厅看看,朝阳区仲裁院有30多间仲裁厅,13间调解厅,现场有律师,工会成员,企业联合会的成员,都可以站在不同角度帮你出主意,想办法,调解仲裁是我们解决劳动纠纷很好的渠道。

主持人

对用工有分歧、有误解,或者不同的理解很正常,我们的目的是维护合法权益,比如说,纠纷最好在调解阶段就结束了,不行还有仲裁、还有诉讼,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我还知道,去年咱们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还开展了“局处长走流程”,这个走的流程是什么,能不能给我们讲一下这个活动? 

嘉宾

徐熙:“局处长走流程”可能市民朋友不了解,我们内部对这个讨论相对比较多。局处长天天忙,但是忙的大量是政策的制定,所以我们自己老说,在研究的工作中更多的讲究于法周延,可是在政策操作环节往往出现一些疏漏,或者是操作环节对群众不方便。像去年仅就业政策,国家就有29项,北京市有30多项,这么多政策,可能是互相交织的,市民办理的时候会非常复杂。例如去年我就接到一个市民反映,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说你看这个事儿是好事,可是要让我填43项信息,社保的内容我根本不知道。我们一琢磨,大量数据可以不用市民填写,通过政府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我们迅速精简成3项。这个案例就给我们一个很大的启发,我们局处长不能光制定政策,制定完政策以后一定要以企业和市民的身份亲自走一遍这个办理流程。 

主持人

亲自体验一下。 

主持人

亲自体验一下。 

嘉宾

徐熙:你通不通,懂不懂,每个词是什么含义,为什么填这个表。

主持人

看看自己会不会碰壁,然后再看看是否需要简政放权,简化流程。

嘉宾

徐熙:现在“局处长走流程”是两个环节,一个是已有的政策都走一遍,再有是出台新政策,不是光审政策的合法性,还要说办理的时候怎么操作,局处长们必须亲自走一遍,这个政策才可以落地实施。所以“局处长走流程”对改善营商环境,对提升为民服务水平,对政策落地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主持人

说到“十四五”开局之年,大家也是充满了期待和关注,能不能讲一讲2021年工作会有哪些亮点值得期待? 

嘉宾

徐熙:因为今天的题目是“劳有所得”,也是跟市民的交流。这个“得”,大家怎么样体会,刚才我跟主持人探讨半天,在结束的时候我也想跟大家交流一下。一个“得”是工作时一定要有劳动合同,形成一个完善的机制,这也是我嘱咐市民朋友的一定要签劳动合同,这是维护权益的重要方面。再有一个,现在收入是多维的,不光是工资性收入,最近网上有一个小片,有一个外国人在电梯上碰到一个快递小哥,用英语跟他对话。这个快递小哥是兼职的,是某公司的白领,用业余时间搞快递,兼职也是收入,所以现在收入多元化也是需要我们在“得”的过程中考虑的。第三是“得”要提高我们的技能。例如我最近碰到一个电工,是我们家小区物业公司的,他说我的工资怎么总不涨,我说你现在需要到物业学习班学习了,你值班时还要看着新型电表,这些表不会看,你又不参加学习,等于企业在雇员工的时候除了雇你之外,还得再雇个看新型电表的,等于两个人分这工资。但是你多学一点技能就能对薪酬有一个较高的涨幅。第四是我觉得要强调一下刚才说的,如果有矛盾、有纠纷,可以通过调解来解决。
  你问2021年的工作,有这么几个方面需要跟市民说的。第一个方面是补齐短板,“十四五”规划出来了,刚才我说的农民就业就是一个短板,相对城镇居民来说是短板。第二个,要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我们的企业年金、商业保险等多层次的适合老龄化的制度还不完善。第三个是提升劳动者技能,这个矛盾可能与产业链、供应链,特别是制造业的自主链都密切相关,都需要我们迅速提高产业职工的职业技能。第四个是提高劳动生产率,这个大家可以关注陈市长报告,在“十四五”中一共有六项指标,两项指标都提到了劳动生产率。 

主持人

真的是对2021年北京市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充满了期待。要预告一下,明天的同一时间“市民对话一把手”大型直播访谈节目,做客的是市委社会工委书记、市民政局局长李万钧,将聚焦“老有所养、弱有所扶”的相关话题,大家可以通过广播、电视、网络各个端口继续收听收看我们的节目,感谢您收看今天的“市民对话一把手”访谈节目。 


微信公众号


官方微博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网站地图-   建议征集

政策咨询服务热线 12333

主办: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承办: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大数据中心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0000062京公网安备:11040102700143ICP备案序号:京ICP备05056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