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

您即将离开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进入北京政务服务网。

关闭   点击进入  

温馨提醒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跳转到首都之窗个人中心,如需办理人社业务请登录 个人办事法人办事

关闭   点击进入首都之窗“访问我的专属空间”        

温馨提醒

您即将离开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进入北京政务服务网。

关闭   点击进入  

温馨提醒

您即将离开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进入北京政务服务网。

关闭   点击进入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速览 > 媒体关注

党建引领 以心聚“新” 让新就业群体成为首都发展的有生力量

日期:2025-08-28     来源:北京日报
字体大小:
分享

在数字经济的时代浪潮中,以平台经济为代表的新业态加速发展,聚集了快递员、网约配送员、网约车司机、网络主播等大量新就业群体。北京作为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高地,这一群体日活总量约33万人。为了让新就业群体更好地融入城市,2024年以来,北京市以“多元友好”“全面提升”“深度融入”三项行动计划为抓手,大力推进首都“友好之城”建设,一手抓政治引领,一手抓服务管理,初步探索形成了新就业群体党建和服务管理工作“北京路径”,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持续加强。

开放1.42万余个各类服务阵地,推动平台算法优化,实施新就业群体“适居行动”,开展“小哥学堂”项目……这两年,快递员、网约配送员等新就业群体从“城市过客”变为“共建力量”。一场关于包容与成长的“双向奔赴”,正在北京上演。

朝阳区朝外地区快递外卖联盟流动党支部书记讲党课。

■ 暖“新”场景传递城市温度

快递小哥齐南南开着三轮车穿梭在西城区大栅栏街道石头社区,抬头看看结对帮扶的高龄老人家中窗帘是拉开的,便放下心来继续派件。工作闲暇,他走进大栅栏街道新就业群体主题党群服务中心,这里经常会举办包粽子、中医讲堂、急救知识培训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以前只是忙着派件,日子过得很单调,如今在党群服务中心能学到各种知识,比如户外工作怎么避暑,还和社区里的老人有了‘窗帘约定’,心头每天都有牵挂。”齐南南觉得每天过的都是“有盼头的日子”。

小小变化,传递的是一个城市的温度。2024年以来,北京市围绕新就业群体关注的重点问题,因地制宜打造了近2000个友好场景。

聚焦“最后一公里”,解决新就业群体“停车难、进门难”问题。在新就业群体工作集中区域,建设社区、商圈、楼宇、医院等友好场景。对于不同形态的社区,制定《北京市新就业群体友好社区(村)建设指引》,分类施策破解问题,将社区划分为开放式、半开放式、封闭式等“四类三态”,精准施策推动1657个社区“进门难”问题破解。昌平区天通中苑中三社区建成全市首个新就业群体友好社区后,与新就业群体相关的“12345”投诉量下降36.8%。

关注日常迫切需求,解决新就业群体“吃饭难、休息难”问题。制定《北京市城市驿站建设导则十条(试行)》,汇集群团组织等多方力量和社会化资源,打造“城市驿站”服务品牌,累计推动1.42万余个各类服务阵地全部向新就业群体开放,并升级建设800余个24小时服务的“全时驿站”,目前,朝阳区已经实现“全时驿站”社区全覆盖;鼓励商户加入爱心联盟,提供饮食优惠、用餐延时等服务,其中,大兴区京南物流基地“友好园区”创新建设“卡车司机暖心驿站”,爱心商户开设便捷优惠的“卡车司机服务餐厅”,推出15元卡车司机暖心套餐,获得来往司机一致认可。

锚定行业工作特性,在关键节点精准送服务。自7月起,北京市开展了“一城清爽”新就业群体夏季关爱行动。围绕高温应对、健康防护、生活服务等方面,部署13项具体措施。设置“清凉补给站”、免费发放饮用水、提供防暑降温药物……广泛发动各类社会力量,为新就业群体撑起“清凉伞”。北京市委社会工作部还推动社会化教育资源向新就业群体子女开放共享,各区结合区域实际,通过新就业群体子女夏令营、沉浸式研学活动、暑期托管班等,满足新就业群体子女成长成才需求。

昌平区龙泽园街道党群服务中心《温暖同行共话未来》小哥恳谈会。

东城区针对新就业群体假期子女托管难问题开办假期托管班。

顺义区基层治理“网格骑士”聘任仪式。

■ 护“新”行动强化职业认同

丰台区举办新就业群体专场音乐会。

新就业群体虽然可以自主灵活地选择工作时间和场所,但也有职业转型难、发展受限多等诸多烦恼。北京市从创新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举措、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畅通职业技能提升通道等多维度发力,帮助他们走出职业困境。

有事多商量,打开倾听“小哥心声”的通道。市区两级建立小哥常态化诉求征集机制,推动平台企业上线新就业群体诉求反馈专线,推广“骑手恳谈会”“大家商量着办”等工作机制,通过各类恳谈会、协商会收集新就业群体意见建议6600余条,解决率达89%。北京市委社会工作部会同相关部门指导推动京东、美团、滴滴等多家头部平台企业开展集体协商,建立多形式多层级协商协调机制,带动全市新就业形态劳动关系协商机制建设工作扎实推进。截至目前,京东、美团、滴滴等主要在京平台企业已举行两轮集体协商。

推动算法向善,帮助新就业群体从系统中解困。北京市研究出台了《北京市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合规指引》。北京市委社会工作部会同交通、市场监管、邮政等部门,指导美团、京东、滴滴、高德等在京重点平台企业,围绕新就业群体和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订单调度、抽成比例等问题,通过成立工作专班、开展专题协商等方式,不断完善算法综合治理、推动算法向上向善,让订单调度更加以人为本,切实保障新就业群体的合法权益,持续增强新就业群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多元力量联动,建立健全新就业群体社会保障体系。北京市邮政管理局、人力社保局联合出台《北京市快递行业推进劳动合同制度专项行动方案》,指导和督促快递企业与快递从业人员依法签订劳动合同,逐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目前全市签订劳动合同的快递员共有5万余人,占快递员总量的89.5%;北京市还在全国率先试点新就业形态人员职业伤害保障,截至2025年6月,平台企业累计参保118.5万人,确认职业伤害1.02万件。随着新就业群体“适居行动”深入实施,北京市新就业群体“住有所居”的梦想逐渐变成现实,探索形成了朝阳区“城市建设者之家”、大兴区“小哥之家”、顺义区友好村庄精品公寓等一批新就业群体住房供给模式项目,更好地满足新就业群体住房需求。

推动权益维护“向前一步”,开展专业化、多样化解纷服务、法律服务。聚焦新就业群体的现实需求,北京市打造新就业形态劳动纠纷一站式调解中心和解纷站点,通过融合多部门职能、线上线下一体化推进等方式,切实解决新就业群体权益维护问题,今年上半年累计为241位新就业群体提供劳动争议调解、工会法律援助等服务,挽回经济损失近250万元。组建31个法律服务团,开展“新业态 新职工 工会法律伴你行”法律服务专项行动,打造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一小时”法律服务圈,累计提供法律服务5万余次。

北京市对于新就业群体的关爱还从“基础保护”进化到“未来成长”。与国家开放大学等高校合作,在各区开展“小哥学堂”“小哥上大学”项目,累计3.6万余人次获教育培训和技能提升。西城区构建“1+3+N”三新学院体系,搭建职业发展平台和终身学习平台。海淀区推出“技能培训大篷车”“新就业群体学历提升计划”等项目,打造人工智能训练、数据标记等49项选单式培训课程,实现“有需求即送课”。“学会视频剪辑,我可以利用休息时间拍短视频,在记录生活的同时,也能多一份收入来源。”外卖小哥张艳松用学会的新技能丰富了生活,也拓展了副业。

石景山区为新就业群体打造24小时服务的“全时驿站”。

海淀区马连洼街道新就业群体到党群服务中心报到。

西城区开展新就业群体消防安全技能培训。

■ 凝“新”网络团结发展力量

经济社会发展到哪里,党建工作就要跟进到哪里。北京市委社会工作部将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贯穿服务管理的各个领域,引导广大新就业群体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紧紧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

北京市委社会工作部建设新就业群体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充分发挥行业、属地、企业三方力量,摸清人员底数,掌握基本情况,找出“隐形”党员,积极探索企业总部直建、线下点队单建、属地兜底联建等党组织组建方式,组建新就业群体党组织182个,群团组织900余个,让党组织“扎根”、党员“归队”。

组织体系要建好,组织生活更要抓实。北京市委社会工作部持续抓好思想政治引领,结合新就业群体职业特性,采用线上线下灵活教育的方式,让流动党员“流动不流学”。线下在快递园区、商圈市场等新就业群体聚集点位,依托街道社区(园区)党群服务中心、企业党建阵地等资源,利用晨会例会、业务培训,灵活开展组织生活;线上通过智慧党建平台、微信、工作App等载体渠道,运用“学习强国”“红色学堂”等学习资源,让新就业群体党员随时随地参与学习。北京市委社会工作部还与北京开放大学开展战略合作,建成全市首个面向滴滴网约车司机“党课研发组”,面向滴滴网约车司机进行直播授课。各区委社会工作部积极创新思想政治引领方式,对在京表现优秀的新就业群体代表,通过寄出“城市家书”、向家乡捐赠图书角等方式,进一步激发新就业群体的荣誉感、归属感。

随着党建工作的深入,新就业群体中涌现出大量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个体。北京市委社会工作部创新机制,通过建立行业、企业、属地党员三方联合培养机制,拓宽新就业群体推优入党方式,已累计发展65名新就业群体加入党组织,提高了党组织在新就业群体中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党群中心的大姐们是一群真心想要去做事情的人,她们激励着我,我想跟她们一起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95后”骑手王凤庆入党后,做事创业的热情更高了。

北京市通过打造“刘阔工作室”“高丰工作室”等新就业群体党员先锋工作室,以党员骨干带动新就业群体在行业发展、城市治理中发挥作用。10余万人次新就业群体到社区报到服务,他们成为了“副楼长”“网格员”“新社工”“志愿者”,通过随手拍、随手干等“随手公益”,为首都现代化治理贡献力量。朝阳区80%的社区由新就业群体担任“副楼长”;丰台区时代风帆友好楼宇组建“风帆小哥交流群”,487名新就业群体成为社区问题的“探测针”;全市369支志愿服务队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超9.7万小时,新就业群体成为首都治理“新力量”。

这些温暖人心的故事,已经化作书页间的行行文字。据了解,《向光而行:新就业群体成长叙事》——一部聚焦北京新就业群体的群像传记即将出版。该书用44个鲜活的个体故事,勾勒出新就业群体在京奋斗的成长轨迹和迎着时代浪潮的倔强生长姿态。

从思想引领、权益保障,到关爱服务、参与治理,这场久久为功的深度互动,既彰显了城市的温度,更是劳动者与城市相互成就的生动实践,谱写出“城市为人人,人人为城市”的现代化治理新篇章。


【打印本页】 【关闭页面】

微信公众号

官方微博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网站地图-   建议征集

政策咨询服务热线 12333

主办: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承办: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大数据中心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0000062京公网安备:11040102700143ICP备案序号:京ICP备05056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