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

您即将离开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进入北京政务服务网。

关闭   点击进入  

温馨提醒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跳转到首都之窗个人中心,如需办理人社业务请登录 个人办事法人办事

关闭   点击进入首都之窗个人中心        

温馨提醒

您即将离开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进入北京政务服务网。

关闭   点击进入  

温馨提醒

您即将离开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进入北京政务服务网。

关闭   点击进入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速览 > 媒体关注

代表委员围绕大学生就业建言献策 高质量充分就业目标怎样实现

日期:2025-01-16     来源:北京青年报
字体大小:
分享

·《政府工作报告》原文·

出台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实施意见,建立就业影响评估机制,实现城镇新增就业不少于26万人。

归集发布不少于10万个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强化就业困难人员精准帮扶。

就业,一直是民生头等大事,大学生就业更是重中之重,也同样牵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的心。大学生就业中存在哪些错配?校方要做出什么样的努力,促进高质量就业?政府以及企业又要给予怎样的帮助,促进充分就业?如何更全面地保障就业者权益……在今年北京市两会上,代表、委员们一一探讨。

话题一

大学生就业中存在哪些错配

针对大学生就业,代表、委员们纷纷提到存在错配的问题。市政协委员、北京建筑大学校长张大玉总结出三种错配,一是行业需求与求职热度错配,毕业生更倾向于进入收入高、保障好、市场压力小的行业;二是企业性质与就业偏好错配,大部分岗位来自民营企业,但毕业生更加看重职业稳定性;三是就业能力与职业能力的错配,毕业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企业所期待的职业能力之间还存在差距。

对于这种错配,市政协委员、北京新雷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战略委员会主席刘郁深有感触,“像科技企业、智能制造企业,招用大学生都希望他们先去基层、一线历练,但多数大学生们不肯放下身段、更倾向于一步到位。‘我们是不想割舍,又难承其重’。”

市政协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赵忠指出,当前就业市场存在“有活没人干”和“有人没活干”的结构性矛盾。“这是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在给就业市场带来压力和困难的同时,也能促进就业市场的高质量发展,带来质量更高、收入更高、更有发展前景的岗位。”赵忠表示。

赵忠认为,大学教育从二三十年前的精英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适合大学毕业生的岗位已经从精英化的岗位调整为大众化的岗位。“大学生进入劳动力市场,能从事什么样的岗位,市场要起决定性作用。大学生要转变对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的选择和期待。”张大玉给出了具体工作方向,“乡村就有广阔的就业前景和途径,旅游、民宿、非遗、服务、基本建设等都是年轻人施展才华的天地。”

话题二

校方怎样努力促高质量就业

对于如何解决结构性矛盾,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纷纷给出应对之策。北京青年报记者注意到,由校方一把手亲自带队“访企拓岗”和专业布局动态调整已成为“两大法宝”。

北京建筑大学、北京印刷学院、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等都有“访企拓岗”行动:访企必谈就业、拓岗必带学生。“学校要对企业的人才需求了然于胸,再去思索需要加强哪方面的素质。在学生毕业前,我们就会专门设计相应的岗前培训,以期达到企业的要求。”市政协委员、北京青年政治学院院长乔东亮说。

实际上,“访企拓岗”的效用不仅仅用于促就业,新专业的设立和传统专业的升级都可基于访企之后的信息开展。市人大代表、北京印刷学院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王巍表示,校方要主动做好高校学科专业布局的动态调整,提高学科专业方向与市场对接的敏感度。她举例说,基于成像系统的视觉在线检测系统已经在印刷行业得到普遍应用,针对这样的需求,学校在印刷专业本科和硕士培养体系中新增了《人工智能导论》《机器视觉》等智能化技术课程。“这些课程看似与传统印刷无关,实际正是印刷智能制造和精益化生产控制所需的知识体系,是从二维到三维的延伸,能让学生在求职和今后的职业发展中脱颖而出。”王巍说。

话题三

学校与企业如何对接促充分就业

站在企业角度,刘郁建议,企业可以与大学建立紧密的校企合作,从大二、大三起就进行定向对接。“昌平区现有高校本部和分校区40余所,每年毕业生人数达16万人,昌平区的企业可以充分利用这样的资源。”刘郁说,大学生们在昌平上学,熟悉昌平的环境,就业会更有意愿留在本地,这也有利于企业留住人才。“现在很多企业建有实验室,可以定向招收大学生参与到实验室的项目当中来,培养出大学生跟企业的黏合度。”刘郁说。

实际上,这种校企合作已经让众多学校尝到了甜头。“我们在招生的时候就会与长期合作的龙头企业签订联合培养的协议,学生们在学习、实训、实习时就已经按照岗位标准进行培养,上学即上岗、毕业即就业。”乔东亮说。北建大邀请中国建筑集团、中国建科等行业重点企业,参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与专业教学计划,优化智能类专业学科,校企共同培养符合新时代住建行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同时,代表、委员们不约而同地对于行业协会促就业力度有所期待。“行业协会作为掌握行业资源的社会力量,可以在促就业方面发挥更大作用。”王巍说,尤其对于一些专业性强的高校和院系来讲,行业协会的作用更为重要。“以出版印刷行业为例,中国出版协会、中国编辑学会、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等都有上、中、下游众多的企事业单位资源,他们会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更精准的招聘平台、更丰富的招聘信息。”刘郁也建议,将产业界引入课堂教学、课程合作、专业联办、学系共建等,鼓励大型企业或行业协会共建与本行业紧密相关的产业学院等。

话题四

如何更全面保障新就业群体权益

在谈到大学生就业时,赵忠和市政协委员、北京市总工会副主席刘军都关注到,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转向依托互联网平台的新型就业或灵活就业。“这就为我们提出了新课题:在现行《劳动法》《劳动合同法》框架下,能否同样保障这类群体的劳动权益?”

刘军介绍,上述两部法规并没有明确涉及灵活用工、新就业形态群体等方面的内容。刘军建议,修订《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将灵活用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群体的劳动关系进行梳理和分类,增加鉴定该类别人员与相关就业平台或组织是否存在劳动关系的识别条款。“比如,是否从企业按期领取报酬;是否服从和接受企业管理;是否在企业指定地点完成相关工作;是否直接为平台公司创造营业收入等。满足以上4条中的任意3条,即可认定从事该岗位的员工与该平台公司存在劳动关系。”刘军说。

·回应·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实施意见将适时发布

在近日举办的市人大代表询问、政协委员咨询活动上,市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指出,2025年,面对毕业生数量再创新高、就业市场趋紧等形势,人社、教育等部门将统筹全市各方力量,发挥“政府+市场”作用,千方百计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该负责人透露,北京市正在研究制定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实施意见,目前已形成初稿。北京拟推动就业与经济社会发展协同联动,建设就业友好型城市;增强产业体系就业协同性,培育开发就业新领域新岗位;加强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群体就业支持等。

同时,在市级层面研究建立制度化的评估机制,充分发挥重大政策、重大项目落地和重要生产力布局所产生的就业带动效应,创造更多高品质的就业岗位,促进市民群众就好业、好就业。


【打印本页】 【关闭页面】

微信公众号

官方微博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网站地图-   建议征集

政策咨询服务热线 12333

主办: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承办: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大数据中心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0000062京公网安备:11040102700143ICP备案序号:京ICP备05056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