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

您即将离开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进入北京政务服务网。

关闭   点击进入  

温馨提醒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跳转到首都之窗个人中心,如需办理人社业务请登录 个人办事法人办事

关闭   点击进入首都之窗个人中心        

温馨提醒

您即将离开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进入北京政务服务网。

关闭   点击进入  

温馨提醒

您即将离开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进入北京政务服务网。

关闭   点击进入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速览 > 媒体关注

青春与技能的双向奔赴

日期:2025-01-17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字体大小:
分享

编者按:

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着力培养造就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建设一流产业技术工人队伍等改革任务。近年来,以世界技能大赛为引领,培养、使用、评价、激励相贯通的技能人才工作体系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人走上了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点亮未来之光,逐梦强国建设。

1月16日,国新办举行“技能成才 技能报国”中外记者见面会,五位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金牌选手代表讲述奋斗青春,分享技能荣光。本报记者对这些选手进行了采访。

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珠宝加工项目金牌选手张宇鹏:

用一枚鸟形发簪

传递中国传统文化

说起珠宝加工,很多人会有刻板印象,说我们是做戒指的、打首饰的。说错也没错,但在世界技能大赛的舞台上,我们需要在纯手工不借助任何数字机器的情况下,做出误差在1毫米内的首饰作品,这样小的误差,凭肉眼是无法把控的,主要靠长期训练的经验积累。

选择技能成才,源于我的父亲。我的父亲是一名做电焊工艺的劳动者。从小我就跟着他跑前跑后,看着他将两种不同材料焊接在一起时的那种成功喜悦,我身体里的技能火种也被点燃。2017年,我初中毕业后进入北京市工艺美术高级技工学校学习,看到珠宝加工师仅用普通的工具,就能制作出精美的成品,我产生了浓厚的好奇心,正是这份好奇驱使着我走上了珠宝加工的道路。

比赛中,我纯手工制作了一支具有中国文化元素的鸟形发簪,这是一件传统艺术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首饰作品,既要有很高的制作精度,也要有很强的艺术设计美感。作品突出的亮点是融入自然特色的设计构想,用“一枝三花”象征一生的三个阶段“少年、中年、老年”,三片花紧密相连,紧紧围绕在枝的周围,分别寓意着人一生中的三种经历:“朝气蓬勃的少年技有所成”“成熟稳重的中年技有所获”“安详愉悦的老年技有所享”。最终,我以领先第2名17分的成绩获得金牌,实现了我国在这个项目上金牌零的突破。

回过头来看,学好技能贵在坚持,难在耐得住寂寞。训练过程中我需要重复去做一件事情,但是我又不喜欢做特别枯燥的事,所以刚开始感觉很没意义,但这正是学好这项技能必须攻克的难题。从最开始的挫败感,到后来在团队的帮助启发下,我把它当作游戏打怪升级,从中找到兴趣点,一小步一小步地克服心理障碍,不断解决问题,最终登上了世界技能大赛最高领奖台。

比赛过程很短暂,传承技艺才是我未来的方向。一方面,我计划开展珠宝设计相关的教育课程,传授设计技巧和美学理念,培养更多人的审美能力。另一方面,我将继续专注在珠宝加工行业,将所学技能和传统工艺花丝镶嵌融合创新,实现“古今”的结合,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递下去。

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信息网络布线项目金牌选手李宏宇:

成为技能强者,

是一件很酷的事

信息网络布线听起来陌生,却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比如说居家用网、企业运营,甚至大国重器的运转,都需要用到信息网络布线。这些网络,就像是“高速公路”,串联起各种终端设备,使它们高效互通,而我们就像这条信息高速公路的“修路工”。

世界技能大赛对我们这些信息高速公路的“修路工”提出了很高要求。我们要利用广域网、局域网、智能家居、无线网络等通信网络技术,按照行业标准完成结构化布线施工、测试、维修、维护以及无线设备调试等五个模块,比赛时长近20个小时。其中,高强度的布线完成后,马上又要操作直径只有8微米的光纤,这对选手的综合实力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就好比我们进行了一次长跑之后,接着要完成特别细致的针线活。这不仅需要有充足的体力、良好的心态,还要求有过硬的操作本领。

可这些难不倒我。一直以来,面对技能上的难题、瓶颈,我都乐在其中。我热爱钻研技能,敢于挑战困难。我在刚开始学习做水晶头的时候,解开一对像麻花一样缠绕在一起的线芯需要五六个动作,但是通过我不断改进、优化,最终达到只需要一个动作就可以解开。类似这样的技术动作还有很多,对于我来说,每一次进步都是在不断克服困难中找到快乐和信心,慢慢地成为技能强者,我认为这是一件很酷的事情。

获得金牌,我感到非常的自豪,但更让我自豪的是,我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信息网络布线的水平。十几年前,在这项比赛的设备和技术上,我们与其他国家差距都很大。通过选手、教练一代代传承,到我这里已经是第四代。我们终于从追赶者成了领跑者,我感到无比荣光!

这对我来说也是一个重要的起点。信息网络发展快速,在技术层面和知识层面上,我还有很多要学的东西。我还年轻,不能仅仅满足于“熟能生巧”,还要继续深造、不断打磨、提升技能,让自己成为行业里的佼佼者。

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糖艺/西点项目金牌选手刘欣茹:

创造世界舞台上的

“中国甜”

提起糖果糕点,大家都不陌生。但世界技能大赛里的糖艺/西点项目,了解的人却不多。它起源于欧洲,集艺术、技术和美食于一体。作为中国选手,我非常自豪能够在世界舞台展现我们国家的甜蜜配方。

刚入学时,在父母建议下,我选择了电子商务专业。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学校看到了精美的糖艺作品,当时就被深深地吸引了。原来用糖可以做出这么精美绝伦的造型!原来食品也可以做成艺术品!因为从小就喜欢动手制作手工,我心动了,从此种下了一粒学习糖艺的种子。我想试试。

没想到,甜蜜背后有不为人知的辛苦。糖对温度、湿度非常敏感,稍有不慎便可能无法成型或干硬脆裂,必须精准把握时机。制作过程中糖的温度常常达到八九十度,并且需要纯手工拉制。那时虽然带着硅胶手套,手上还是经常被烫出泡。通常一个泡刚好,另一个泡就出来了。同时,作品对光泽和色彩都有严格要求,整体造型还要兼顾稳定和美观。尤其是大型作品,拼装难度大,倾倒侧翻是常事,功亏一篑更令人沮丧。每天一站就是八九个小时,常常引发肩周炎疼痛。可以说,这是一项高度考验制作者创造力、临场应变力、体力和耐力的项目。

即便如此,我还是坚持下来了。因为我心里一直有一个声音:“我非常热爱这个项目,我还年轻,我不想轻易放弃。”正如我的微信签名所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要尽全力试试。

在法国里昂,比赛刚结束时,有几位外国选手看到了我的作品。他们问我:“你做的造型很漂亮,你在哪里学习?你的老师是谁?我们也想去学习。”那一刻,在我心里自己已经成功了。

听到成绩的瞬间,惊讶和激动充满了我的胸膛。我真的成功了!这个项目起源于欧洲,中国选手在世界技能大赛上冲刺多年,如今拿到第一块金牌,那种激动的心情无以言表。我感谢自己当初的那份坚持。在现场,我把五星红旗高高举起,让所有中国人共同分享这份荣耀和喜悦。

走下领奖台,我想我的故事才刚开始。未来,我想继续深造学习,把英语学好,以后能有更多机会直接和外国从业者交流研讨。我还希望把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和西式的糖艺作品进行融合,既能让我们中国的文化和产品通过这种方式走出去,打开国际市场,也能让我们的百姓品尝到更多属于我们自己的那抹甜蜜。

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化学实验室技术项目金牌选手鲁静怡:

8000多个小时

练就“快准稳”绝技

化学实验室技术听起来很专业、很神秘,其实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比如说食品检测,大家都很关心这个问题,从农药残留检测到食品添加剂的分析,都离不开这项技术,我们就是通过实验来分析这些物质的成分和含量。

在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中,我获得化学实验室技术项目金牌,实现了我国在这个项目上“两连冠”。我庆幸自己走上了技能之路,凭借一技之长照亮前程。

我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2020年9月,我来到河南化工技师学院学习环境保护与检测专业。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希望通过学习一技之长,找到一份好工作。

没想到,这个项目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更需要精湛的操作技能,对精度的要求非常高,哪怕是最微小的误差,也可能导致结果的重大偏差。每一次称量、每一滴试剂的添加,都关乎着实验的成败。对技能的要求,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快、准、稳。所以,在基础技能训练中,我特别注重实验操作的规范性,从经典的滴定到现代的光谱、色谱等,每一个步骤、每一个动作都进行了上百次的练习,力求精准无误。

那时候,实验室就像我的第二个家,2年多的时间里,我总共进行了8000多个小时的训练和比赛。记得有一次,教练要求我在2个小时内不间断完成80个样品的称量并保证准确度,一开始我的时间和准度都达不到要求,没有别的办法,我只有不停地练,反复地练,渐渐地我和我的工具仿佛形成了默契,每次都能够一次性准确敲取样品。通过勤学苦练,我还可以用差减法在30秒内准确称量一个样品,误差范围控制在正负0.001克以内,这是一个小到常人几乎无法感知的重量。

能有机会在世界级的舞台上展现自己,可以说是既兴奋又紧张。得知自己获得冠军的那一刻,我有些难以置信,过了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眼泪一下子就流了出来,抑制不住地激动和开心。那一刻,我觉得所有的辛苦和付出都是值得的,只要有梦想、有坚持、有努力,学技能同样可以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

如今,国家大力培养技能人才,为我们走技能之路的青年人提供了广阔舞台。获得金牌是我人生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让我更加坚定了在化工领域继续走下去的决心。接下来我还要做好世赛成果的转化,把所掌握的技艺和经验带给更多热爱技能、渴望技能成才的青年人。

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数控铣项目金牌选手龙伟杰:

让数控铣“中国精度”

闪耀世界

说起数控铣,可能不少人感觉挺陌生的。但其实,这项技术跟咱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像我们手上戴的手表,轮船上的螺旋桨,还有飞机上的发动机等等,都是用数控铣加工出来的。

虽然难度大、要求高,但数控铣项目却是我国的强项,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上,我获得金牌,实现了我国在这个项目上的“五连冠”,这是我们国家在世界技能大赛上第一个“五连冠”,来之不易。

这项比赛中要加工的零件都来自企业的真实任务,考验选手的实际操作能力,需要我们完成得既快速又精准。赛场上允许的误差范围是0.02毫米,这差不多就是一根头发丝直径的四分之一,而且要保证上百个检测尺寸的准确,因此这个项目也被称为“精度之王”。

我选择技能成才这条路,一开始,是家里人给我指的方向。在外务工的爸妈总说:“孩子,你得记住,有一门厉害的手艺,到哪儿都不怕没饭吃!”这些话从小就在我心里播下了种子。2020年,我进入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数控加工专业学习,开启了我的技能追梦之旅。

技能这条路,一路走来,不是一帆风顺,每天待在车间对着机床日复一日地重复操作步骤,非常考验我们的心态和抗压能力。扛不住压力时,也会偷偷地掉眼泪。每当这个时候,我就会想起我身边的大国工匠和技能大师们,他们就像是灯塔一样,引领着我往前走。4年下来,我的训练时间累计超过1.7万个小时。

这枚金牌的荣誉不仅仅属于我个人。金牌的背后,蕴含着一种强大的工匠精神和团队力量。我们项目的专家组长是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鲁宏勋,他在国家重点企业一线工作多年,如今虽然已经到了退休的年纪,但是依然活跃在生产一线,同时不遗余力地为我们提供技术上的指导。我们还有非常优秀的教练团队,十几年如一日,一门心思扑在新技术的学习和研发上,不断地总结、创新突破。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再大的困难在这个团队面前,都能被克服。

我很幸运可以代表国家参赛,但其实在我的身后还有成百上千的,和我技能水平不相上下的师兄师弟,他们已经遍布了珠三角的机械加工领域。在全国,还有千千万万像我这样的青年技能人才在各自的领域发光发热,这是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最好时代,也是我们能持续在世界技能大赛中取得好成绩的关键所在。


【打印本页】 【关闭页面】

微信公众号

官方微博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网站地图-   建议征集

政策咨询服务热线 12333

主办: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承办: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大数据中心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0000062京公网安备:11040102700143ICP备案序号:京ICP备05056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