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 王清旺
全国人社工作会议强调,要深化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技能照亮前程”职业技能培训行动,着力解决供需不匹配矛盾,增加全社会劳动力有效供给,加快塑造现代化人力资源。北京市人社系统将深入贯彻落实全国人社工作会议部署要求,深入实施“技能北京”建设行动,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优化技能人才成长发展环境,着力在人力资源存量开发和结构优化上下功夫,努力让劳动者就业更有质量、事业更有奔头、发展更有前景。
突出“高精尖缺”导向,推动更多高技能人才脱颖而出。技能人才是产业工人的优秀代表,也是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力量。北京市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技能人才提供了广阔发展空间。我们将主动适应首都高精尖产业发展需求,大力实施高技能领军人才培育计划,在先进制造、现代服务、城市运维等重点领域,加快选拔培养一批高质量发展所需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知识技能型、数字技能型领军技能大师和技能大赛选手,全方位用好领军人才,发挥领军人才引领示范作用,带动高技能人才整体发展。加强高技能人才平台建设,建设一批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首席技师工作室,支持高技能人才参与重点项目和重大工程、领衔一线生产难题攻关、总结推广绝招绝技绝活,更好发挥作用。打造“产教评”技能生态链,在人工智能、氢能、无人机等领域,集成企业、高校、技校、培训机构等资源,试点布局打造集就业、培训、评价、激励为一体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人才链和产业链深度对接融合。
聚焦重点群体发力,点亮劳动者技能就业之路。技能培训是全面提升劳动者能力素质、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广开重点群体就业门路的根本举措。我们将围绕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对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登记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等群体,自下而上摸清需求、精准画像,量身定制开展技能培训项目,帮助他们尽快掌握一技之长、实现就业增收。围绕首都养老托育、现代服务、新职业等就业容量大、供需矛盾突出的行业领域,启动实施专项培训计划,特别是探索家政服务人才培训、评价的“北京标准”,在全面提升劳动者技能的同时,也为市民群体提供更高品质的服务。紧密对接重大项目用工需求,提前做好人力资源开发储备,研究推行“岗位需要+技能培训+就业服务”的项目制培训模式,实现培训与社会生产、促进就业无缝衔接,畅通劳动者技能就业渠道。提升就业公共服务水平,开展技能培训“走流程”活动,找准、打通技能培训的痛点、堵点,及时发布培训机构白名单和项目信息,帮助有培训意愿的劳动者能够高效便捷参加培训。
强化青年技能培训,助力青年技能成才、技能报国。技能成才是促进青年好就业、就好业,实现自身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北京市教育科技人才资源丰富,有能力为青年技能成才创造更好条件。我们将统筹教育、培训和就业,坚持以训增技、以技赋能,培养更多高素质青年技能人才。创新开展青年技能提升专项行动,搭建“高校—技校(培训机构)—企业”三方合作平台,探索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双证模式,培养一批复合型青年人才,增加青年就业竞争力。坚持把技工院校作为青年技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对接市场需求动态调整专业设置和结构布局,及时增设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的特色专业,建立由企业订单、机构列单、学生选单的“订单式”机制,为首都高质量发展输送更多青年技能人才。更好发挥企业培训主体作用,加强和改进企业新型学徒制工作,鼓励企业大规模开展技能人才培养,积极组织技能研修、同业交流、名师带徒等活动,增强青年技能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注重社会氛围营造,构筑“崇技尚能”良好生态。建设“技能北京”,让技能照亮前程,不仅需要政府、企业和劳动者个人的努力,还需要营造全社会尊重劳动、崇尚技能的大环境。我们将持续优化技能人才成长发展生态,以实施技能人才激励保障计划为抓手,全面推行“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加快研究建立高水平技能人才专业评价目录,健全职业资格、技能等级等多元化评价机制,拓宽技能人才成长发展通道。加快构建以技能为导向的薪酬分配制度,推行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引,实施技能人才起点薪酬制度,提高技能人才薪酬待遇水平,让技高者多得、多劳者多得。完善职业技能竞赛管理体系,全力备战第三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持续组织各级各类技能竞赛,激发全社会关注技能、学习技能、崇尚技能的热情。大力开展劳动光荣教育宣传活动,广泛开展面向青少年的职业认知、技能体验活动,深入挖掘技能人才先进典型,讲好首都技能故事,打造北京技能明星,在全社会进一步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