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日,人社部召开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部署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重点任务。会上,各地交流了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经验做法。即日起,本报刊发部分省(市)的经验做法,供交流借鉴。
“十四五”以来,北京市持续加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截至2023年,机构数量达4011家,营业收入达3957亿元,人力资源市场体系日益健全,多层次、多元化的人力资源市场格局逐步形成。
强化政策支持体系。颁布实施全市首部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的政府规章《北京市促进人力资源市场发展办法》,结合新时代首都发展出台了《北京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发展办法(试行)》《关于推进新时代首都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北京市人力资源服务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等一揽子政策措施,以产业引导、政策扶持和营造环境为重点,培育壮大市场化就业和人才服务力量。目前,北京市人力资源服务业已纳入社会经济增长支撑性指标,呈现出机构数量稳步增长、规模持续扩大、供求对接旺盛、业务全面提升的良好态势和巨大潜力。
培育优质市场主体。持续落实《关于进一步发挥猎头机构引才融智作用建设专业化和国际化人力资源市场的若干措施(试行)》,通过政策及资金支持鼓励猎头机构市场化引才方式为用人单位在全球寻访重点人才。出台《北京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发展办法(试行)》,全力建设人力资源服务业产业园,通过完善人力资源服务业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引导资本、技术、人力资源等要素聚集,目前已建立“国家、市、区”三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体系,成功搭建人力资源服务领域特色服务出口基地。充分把握全国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大会、服贸会人力资源服务主题活动等关键平台机遇,支持优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参会参展,推动北京市人力资源服务业链式发展。着重发挥人力资源服务业链接人力资源和用人单位的链点作用。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出台《关于进一步优化调整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业务经办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降低准入门槛,下放许可审批权限,实施线上全程网办、线下全城通办,全面推行人力资源服务许可和备案制,并实施许可告知承诺制,大幅提升投资设企便利度,为企业投身人力资源服务业打通快速路。当好重点企业“服务包”行业管家,坚持常态化走访联系,主动推荐优质企业纳入,通过高位协调、精准施策,解决企业发展的难点痛点堵点。
不断提升监管水平。坚持“无事不扰、无处不在”原则,全面推行“6+4”一体化综合监管体系。目前,北京市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正式纳入非现场监管试点场景,在完成全市3559家机构“信用+风险”分级分类评估的基础上,将2260家分级分类评估为A级的经营性机构纳入“无事不扰”白名单,限制现场检查频率,制定经营性机构非现场监管实施方案。主动规范新兴行业行为,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招聘服务管理的通知》,联合市委网信办等多部门建立网络招聘违法违规行为联合查处机制,发布全国首个直播带岗团体标准,运用短视频形式在主流媒体平台开展反诈宣传,全力维护安全有序的网络招聘环境。
推动三地协同更加深入。2018年京津冀三地人社部门共同发布《人力资源服务京津冀区域协同地方标准》,三地共有近1400家机构获评等级,求职者在三地享受统一标准的人力资源服务,服务机构评定等级在三地实现互认。2024年修订完成新版京津冀人力资源服务区域协同地方标准,涵盖高级人才寻访、招聘、培训、外包等9项业务规范,对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从业情况由A到5A进行等级评价,并在结构框架、指标体系等方面全面优化升级,推动三地人力资源服务业实现更高质量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