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间,一些求职者发现,京津冀跨省市的工作岗位机会变多了,不仅跨地区的招聘会多了,一些岗位还被精准推送到了家门口。
日前,京津冀三地签署了《深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协同发展框架合作协议》,推动三地人社事业协同发展走深走实。按照合作协议,三地将加强劳务协作,共同开展公共就业服务活动;联合打造有特色、有亮点的区域特色劳务品牌;支持市场化职业技能培训资源到雄安新区开展针对性技能培训;举办京津冀职业技能大赛。
这些关于就业协同的事项已经展现初步成效。无论是在北京,还是河北、天津,劳动者都能感受到变化:无需出门,点点手机,三地的优质招聘信息即可尽收眼底;家门口的招聘会上,有北京、天津、河北的企业携岗前来;在当地享受北京的优质培训资源,培训合格后推荐上岗。
现在,京津冀就业协同服务已经形成了一批颇具特色的品牌,其中既有送岗位的“房涞涿”“通武廊”等专场招聘会,还有送技术的京雄职业技能培训班等。
房涞涿 通武廊
跨地区招聘会开到家门前
不久前,“展翼未来 才子朝阳”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京津冀联合招聘会在北京工业大学举行。招聘活动面向京津冀各大高校毕业生,来自京津冀的300多家企业提供岗位6000多个。这场招聘会只是京津冀三地协同促进就业的一个缩影。今年3月,多场跨地区的招聘会接连举办。
房涞涿
3月16日一早,房山区良乡体育中心熙熙攘攘,2024年春风行动“京津冀区域联盟-房涞涿”专场招聘会火热开场。与此同时,通州区、平谷区、密云区的会场也在同步举办招聘活动。记者在招聘会现场看到,近百家企业组团招聘,提供了3000余个就业岗位。
北京今日东方人力资源有限公司的展位前人头攒动,因为招聘的岗位门槛不高,吸引了众多的求职者。公司经理告诉记者,“我们从2017年开始就跟涞水合作,建立了劳务合作技能培训,深入当地村镇为就业困难人员送技能,如今已经培训了1200多人。培训的劳动力,我们会推荐岗位,只要涞水那边办招聘会,我们也都会过去参加。现在,已经有400多名涞水籍的劳动者在我们公司就业了。”
这场招聘会还同步直播,为涿州、涞水地区推送就业岗位,求职者可参与“屏对屏”互动,足不出户接收到高效、优质、全面的就业服务。房山区人力社保局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将持续加强需求和资源匹配对接,与河北涿州、涞水等地人社部门签订京津冀协同发展框架合作协议,深化资源共享,实现优势互补,推进人力资源合作。
通武廊
3月27日,北京通州、天津武清、河北廊坊三地人力社保局,在武清区京津产业新城核心区联合举办“协同十年扬帆未来”通武廊人才一体化发展大型招聘会及博士后交流活动。在现场招聘环节,主办方邀请了通武廊三地200家优质企业,提供包括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领域的5000余个岗位。来自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大学、南开大学、河北工业大学等京津冀三地高校的2500余名高校毕业生,以及通武廊周边区域的1000余名其他求职者到场参与,达成就业意向2676人。
不用扛着行李出门
也能找到北京工作
据北京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围绕京津冀就业协同,三地人社部门不断强化区域就业协同共享,健全跨省劳务协作,发挥河北劳动力大省优势,推动河北供给端和京津需求端精准对接,满足北京市生活性服务业不断发展的用人需求。
今年春节,来自河北省秦皇岛市的侯秀红在北京的“家”里不停地忙活着,这是她第一次没在老家过年,“客户待我如亲人,也就没那么想家了。”侯秀红说。
侯秀红原来是一名农民,听说不少老乡去北京、天津工作,挣到了钱,于是也把就业目标城市瞄准了京津。相较于多年前扛着行李到北京现找工作,侯秀红在家动了动手指,就在“京津冀网络招聘会”上如愿得到了入职北京家政公司的机会。由于表现优异,后来又参加了技能培训,成为炙手可热的育婴师。
侯秀红告诉记者,在北京,她不仅有了稳定的收入,还开阔了视野。如今,她的孩子也来到北京上学。“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侯秀红满怀期望地说。
侯秀红的老乡李春梅更省事,今年1月坐上了家门口的劳务协作班车,与同车的19个阿姨一起被送到了北京爱侬家政服务有限公司门口,她们有个共同的名字“河北福嫂”。李春梅是秦皇岛山海关人,在老家时也一直从事育儿、养老护理等家政服务。春节前,她所在的家政公司跟阿姨们说,秦皇岛妇联正在组织一场“福嫂”进京活动,号召大家参加。“北京那边的阿姨,春节要返乡过年,‘一老一小’缺人照顾。咱们进京去顶顶班,工资比这边高不少,要是干得好,年后也可以留下长干。”一番话让李春梅很心动。于是,李春梅报了名,跟另外19位阿姨一起,坐上了开往北京的大巴车。出发前,当地进行了岗前培训,妇联领导随车护送进京。抵京后,这批“福嫂”被分配到家政公司门店,很快便上户工作了。
京雄培训
家门口享受北京技能课
成功就业的前提是有门过硬的技术。就业服务不仅送岗位,还送技术。雄安新区的居民惊喜地发现,已经能在家门口享受到北京的职业技能培训服务了。在去年雄安新区无人机驾驶员培训班上,来自北京市新媒体技师学院的专家让40余名当地居民在“家门口”听上了课。
张丹是容城县大河镇大河村的村民,曾经在镇里的服装厂工作,后来服装厂搬走了,张丹的工作也没了。初中学历,没什么技能,再就业路上,张丹没少碰壁。
2019年,张丹听说县里有京雄职业技能培训班,不仅不收费,学成后还能帮忙介绍工作。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她报了名。半年后,学有所成的张丹果然顺利地找到了新工作。“有了稳定的工作,收入有了保障,日子越过越舒心。”张丹高兴地说。
近年来,北京人社部门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雄安新区累计完成培训1500余人次。
雄安需要什么,北京就支持什么。十年来,北京市人社部门围绕雄安新区功能定位和需求,梳理了北京优质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的培训资源,形成了涵盖电子商务师、智能楼宇管理员等37大类221项优质培训资源目录,并及时与雄安新区共享,引导市场化培训资源到雄安新区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工作。雄安新区职业技能培训的空白领域逐渐被一一填补。
“京雄职业技能培训协作是一个长期的战略任务,不是‘补偿式’‘嫁接式’的手拉手协作,而是要实现发展‘共生共荣’。”北京人社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
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清旺表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只有进行时。2024年,三地人力社保部门将继续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推进就业信息共享,开展联合招聘活动,修订人力资源服务区域协同地方标准,促进京津冀地区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