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发展,人才先行。为助力“两区”建设,2021年北京市各个博士后工作站计划招收博士后1131名,等于近三年来进站人数的总和。
取得了一批重要科研成果
“今年新获批的8家博士后工作站,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汽车和新能源汽车、机器人和智能制造等经开区主导产业,必将成为经开区推动高精尖产业项目尽快落地、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的重要平台。”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社会事业局有关负责人说道。
截至目前,经开区内博士后工作站总数已达到55家,这些工作站在过去一段时间与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等30余所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进一步促进了企业转型升级,依靠博士后技术革新,帮助企业成功转型升级的创新发展模式正受到越来越多的企业青睐。
作为跨国公司、高新技术企业集中的北京经开区,人才成为支撑和引领经开区实现产业化、推动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第一资源,博士后高端人才更是助力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有效动能。与此同时,博士后工作站也成为了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手段。
全国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始于1997年,它是我国博士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博士后制度作为我国培养高层次创新型青年人才的一项重要制度,自1985年建立以来,培养了一批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取得了一批重要科研成果。
目前,北京市共有设站单位494家,在8所市属高校设立流动站52个,覆盖了除军事学以外的所有12个学科门类;设立工作站172个覆盖了本市优先发展的全部十大“高精尖”产业领域;在13个中关村科技园区设立分站270个,支持包括民营经济在内的高新技术企业。本市博士后工作站特点是:非公有制经济体占比约70%,外资企业5家,背后很多高校科研院所的影子,创新创业环境好,潜力足,独角兽企业如字节跳动、旷视科技、度小满等12家均设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华为北京研究所,北京生命科学所,北京石墨烯研究院,都是世界一流的科研机构。
成为高新企业重点建设科研平台
博士后工作已成为本市培养和引进高端人才的重要平台,成为高新技术企业重点建设的科研平台。
2020年,通州区为博科测试、卓立汉光、中际联合等4家高新技术企业申报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分站。截至目前,城市副中心共设立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分站17家,培养企业博士后人才29人。
近年来,通州区不断加强创新创业平台建设,筑巢引凤。通过“校企合作”模式,对接联络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高校,深入企业,促进辖区内企业博士后工作站与相关专业院校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建立协同培养机制。利用优质高校资源,合作培养进站博士。截至目前,通州区培养企业博士后人才29人,目前在站的博士后人才15人。
“公司与清华大学的深入合作,为未来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研支撑。”位于通州区的甘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对企业引来的“金凤凰”寄予厚望。据介绍,该公司与清华大学合作培养的博士后苑字飞,已先后发表4篇高水平SCI论文,承担“DLS和DSC在胰岛素制剂研究中的应用”等课题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创新型研究成果,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科研支撑。
2011年以来,市属设站单位出站博士后2175名,完成科研项目4964项,申请专利2002项,出版专著465本,留京工作和创业1824人,占出站总数的83.9%,许多成长为国内相关领域的学科、技术带头人和科技领军人物。首医大出站博士后韩德民,201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副校长吉训明、安贞医院院长张宏家等都在医学领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联想集团出站博士后毕学尧,现任北京天融信公司高级副总裁,研究的新产品只花了10个月就成功上市,实现销售收入12亿元。
设站单位积极投身疫情防控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本市400余家博士后设站单位闻令而动,积极投身疫情防控工作中。他们发挥各自在行业领域技术领先优势、平台优势,在防控诊疗研究、疫情检测、疫苗研发、防疫医院建设等方面做出积极贡献。
近期,顺义区有8家企业获准设立园区类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分站。新增的8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主要涉及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
北京迈基诺基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掌握的高通量基因捕获筛查、定点突变超灵敏定量检测等核心技术处于全球领先水平,该项核心技术已服务全国三甲医院500多家,技术应用在研项目20多个,于2016年12月成为新三板上市企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该公司开发出新冠肺炎核酸检测试剂盒、核酸提取或纯化试剂(磁珠法)试剂盒、病毒采样试剂盒、新型冠状病毒全基因组捕获测序试剂盒、病毒核酸检测配套自动化系统等一系列产品,并均实现量产。该公司现有员工近500人,45%的人员具有博士、硕士学位,具有强大的基因及相关领域项目开发和科研实力,先后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北京市专利试点单位”和“北京市科学技术奖”等荣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设立将进一步加强企业对产学研的深度融合,同时能大大提升吸引高端人才的核心能力,切实推动企业在智慧、资源、技术等方面健康持续发展。”迈基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负责人伍建表示。
截至目前,顺义区已设立44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入站博士后、青年英才83人。目前,这些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及博士后承担国家级项目25项,省部级项目70项,科研项目获得国家级奖励10项,省部级奖励44项,申报各项专利221项。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已经成为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带动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平台。
相关链接
科研成果带动“创业”“就业”
博士后人员的科研工作,在基础科学研究、技术攻关、新产品研发等方面取得成果的同时,也带动了新行业、新产品、新服务的发展,促进了创业和就业工作。如,同方威视把博士后研发课题和技术项目孵化成创业项目,设立了新鸿电子、微木、中检科威等一批科技创新型企业,产生经济效益累计三十余亿元,带动1000余人实现高质量就业。北生所设立科研成果孵化转化基地,为科研项目落地北京实现产业转化创造条件,先后成立了做最好抗癌药的百济神州、专注于研发首创新药的维泰瑞隆、致力于研发治疗乙型肝炎原创药的华辉安健等,带动6000余人实现高质量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