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半生奋斗在企业,后半生养老在社区。近年来,本市从方方面面规范社会化退休人员管理服务标准。“待遇不降低、街道服务有保障、国有企业和退休人员感情纽带不会断”三个“定心丸”打破退休人员移交属地管理的思想顾虑。在各区各街道,管理服务的方式也在不断进行创新优化。
提供“点对点”管家式服务
“现在企业和街道都是我们的娘家人,我们不仅要颐养天年,更要以微薄之力在社区发挥余热!”近日,刚退休不久的原中国核工业集团一位负责人和两位干部专程去了一趟西城区月坛街道,自今年起,他们作为户籍在月坛街道的中国核工业集团退休职工,档案被移交到街道进行社会化管理。
月坛街道是央企、部委集中的“大户”。在西城区人力社保局的指导下,月坛街道为退休人员设置了有专业护理员的“陪伴室”,看护生活难以自理老人的“照料室”,还有挡风遮雨的“运动回廊”和适合老人健步走的小花园等。每年,街道都组织开展种类多样的文体娱乐活动、组织建设活动,且不定期让老人们走上讲台分享人生经历,力求贴近辖区内退休人员“知识型+科技型”的高层次定位。让昔日在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的职工们,退休后也能获得归属感、获得感、幸福感。
近年来,随着近年来全面深化国企改革,西城区人力社保局制定相关政策、丰富档案接收形式、完善接收方式;为企业提供政策培训、关系转移培训的“双培训”解决移交之难,提供 “一对一”、“点对点”的管家式服务,多举措平稳推进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确保这项工作在西城“接的住,接的稳,接的好”。同时,为了加强社会化管理服务力量,西城区按2000:1的比例为街道和社区设置社会化管理服务专员,为退休人员提供更多精细化、标准化的服务。截至目前,西城区人力社保局共核准国有企业1478家、涉及20.56万名退休人员,接收辖区国有企业退休人员10.68万名。
西城区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西城区年内预计管理的社会化退休人员将要达到35万。“如何让老同志们在我们的社区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让老同志对退休后的社区生活更加满意,是后期最重要的工作。”
业务下沉提供周到服务
“上级要求我们这周五之前必须完成所有退休人员社会化工作,但是今天已经周四了,我还不知道该怎么操作,心里着急啊!”去年年底,海淀区一家国有企业的经办人张先生焦急地询问海淀社保的工作人员。“您先别着急,我们有专人指导您操作,今天一定帮您办完!”
去年,根据全市相关部署,年底将市属国有企业的退休人员转社会化,也就是国有企业的退休人员不再由企业管理,开始由其户籍地所在的街道管理。落实这项惠企利民的政策,对海淀区而言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据了解,海淀区各类企业离退休人员已达33万,占全市退休总人数的九分之一。为尽快落实国有企业的退休人员社会化工作,海淀社保对政策进行解读,自制了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指南图表,详细解读业务经办全流程及所需材料。线下在办事大厅发放纸质版指南,线上通过网站、微信公众号同步更新电子版指南,方便企业查阅、分享和转载;灵活专项工作经办方式,对于办理社会化人数较少的企业实现现场办结,对于办理人数较多的企业,提供预约办理方式,单位可通过预约提交材料,然后转交至专人负责办理,待办理完结后通过电话向单位反馈结果,减少不必要的等待时间。截至去年11月底,海淀区已完成68368人次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
根据政策,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后,其管理职责由户籍所在地街道接管,退休人员需要办理的修改定点医疗机构、变更个人银行卡信息、养老金核对等社会保险服务工作均可在自己户籍所在街镇社保所就近办理,不用往返单位,不仅充分保障了参保人的权益,还节省了退休人员的时间和体力。
为了给退休人员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务,海淀社保中心持续下沉退休人员相关业务至29家街镇社保所,退休人员信息变更、离退休人员待遇变更、养老金补发等业务均已实现业务下沉。搭建街镇自助服务体系,在街镇配置社保卡权益记录自助一体机等自助终端设备71台,增加、升级自助终端功能,实现身份证、社保卡信息智能识别,打造权益记录、社保卡、医保信息查询、公共信息查询等多类业务融合办理的现场自助服务场景。完善街镇24小时自助服务区建设,提供全天候便利化自助服务。
开直播设专窗讲好政策
“养老待遇没变,还组织我们参加活动,在街道的退休生活真是丰富多彩!”去年10月底,朝阳区来广营街道的社会化退休人员陈女士参加了街道组织的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健步走活动,她和老姐妹们轻松自如踏步向前,边走边欣赏着园内美景,在街道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她们一起留下了快乐的笑声和美丽的影像。
在朝阳区,组织社会化退休人员活动只是社管理服务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朝阳区扎实做好国有企业退休人员转移社会化管理工作。朝阳区人力社保局提供线上预审,疫情期间安全有效地为需要办理退休人员社会化的企业进行材料预审,指导单位材料准备与申报,材料齐全企业9个工作日即可取得复函,2020年出具复函1238份,涉及18.9万退休人员。
同时,利用网上直播讲解社保“国企退休职工社会化办理”,细说已退休人员转社会化办理流程及申请材料,提醒为新增退休人员办理随退随转,防止企业“白跑路”。在业务大厅,朝阳区人力社保局设置了社保专窗受理国企化转移业务,企业无需提前约号,即到即办,同时窗口经办与业务复审两级核对数据,确保个人信息划转准确,及时领取社保待遇,2020年为29.2万名国企退休人员办理社保关系转移,同比增长10倍。创新退休人员档案管理方式,变档案街乡分散管理模式为区级集中管理,聘请第三方公司管理档案12.8万份,有效减轻基层档案存放压力,大幅提高档案接收效率及使用率。
■ 相关链接
北京200余万退休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
去年年底,北京市将123.5万名国企退休人员纳入属地社会化管理服务范围,目前全市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总量已达到212.3万人。
据了解,国有企业在退休人员移交属地管理后,仍然在以多种方式关心关爱着退休人员。临近春节,首钢集团、中国航材集团等多家企业以印制新春慰问信、走访重点人群、邮寄新春福字对联等方式向退休人员传递一份新春问候。“待遇不降低、街道服务有保障、国有企业和退休人员感情纽带不会断”三个“定心丸”有力地打破了退休人员移交属地管理的思想顾虑。
为提升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水平,北京市在市级层面还制定了社会化管理服务经费实施细则,进一步规范了管理服务经费申报流程,扩大了使用范围,为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提供可靠保障;印发了聘用社会化管理服务专员的通知,要求各区通过“政府采购”“开发公益性岗位”或“聘用低龄退休人员”等方式为街道和社区按不低于2000:1的比例,配备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专员,为社会化管理服务建立一支过硬的专业化队伍;积极推进退休人员人事档案数字化加工,强化与民政、公安等部门的数据信息共享,建立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信息系统,打造全市管理服务“一张网”,破除区域界限和户籍限制,让退休人员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更加方便快捷的社会公共服务;通过政企合作,在河北迁安地区建立了首钢集团驻迁安矿区社会化管理服务中心,为1.4万名退休人员在迁安当地提供“北京式家门口”退休管理服务,既满足了退休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的诉求,同时也解决了首钢集团迁安地区退休人员跨省管理的难题。
此外,去年本市还打造了“京颐杯”社会化退休人员专属活动品牌。活动期间,全市共收到书法、摄影、绘画作品6200余件,官网浏览量超过1950万,作品投票总量超过724万。这一活动既丰富了退休人员的文化、娱乐、教育生活,又增强了企业退休人员移交属地后的归属感、获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