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

您即将离开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进入北京政务服务网。

关闭   点击进入  

温馨提醒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跳转到首都之窗个人中心,如需办理人社业务请登录 个人办事法人办事

关闭   点击进入首都之窗个人中心        

温馨提醒

您即将离开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进入北京政务服务网。

关闭   点击进入  

温馨提醒

您即将离开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进入北京政务服务网。

关闭   点击进入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速览 > 媒体关注

徐伟——国宝级测量大师

日期:2016-05-11     来源:
字体大小:
分享

来自:(北京劳动就业报)

    3项科技成果鉴定、4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7项国家专利……这是北京建工集团三建公司技能大师徐伟带领团队取得的新成绩,全国劳动模范、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北京市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测量大赛裁判长、徐伟技能大师工作室,这是大家对他专业的认可。2012年,徐伟技能大师工作室成立。4年来,他带领团队坚持开展立项攻关、专利发明、成果推广等活动,解决生产难题12个,创造经济价值1000余万元。

加强培养

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2011年,北京建工集团三建公司成立以徐伟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在此基础上于2012年,经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审批,徐伟工作室晋升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并授牌“徐伟技能大师工作室”。目前工作室共有48名成员,平均年龄28岁,其中,高级工程师2人,工程师5人,高级技师3人,技师5人,高级工25人,本专科以上学历占80%以上。

    “一个人再行,也不能把活儿全干了。”作为一个技术人员,徐伟清楚地知道,一个人只是一个点,要带动周围的人,才能形成一个面,才能推动企业和行业的发展。

    对于徒弟的培养教育,徐伟处处以身作则,不分亲疏远近,在传授技术时从无保留。他说:“教徒弟也是我学习的动力,现在新徒弟的基础素质非常高,学东西很快,老师傅用多年时间总结出来的经验,他们往往一两个小时就学会了,既然为人师,就得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水平,才能答疑解惑。”

    “我的徒弟主要来自于两个专业,一个是工民建专业,一个是测量专业,他们实践经验少,不能把两者很好的结合起来。因此,我在这方面下了不少功夫。”徐伟说,大师工作室还负责集团技能人才的培养,所讲内容与传统课本不同,首先给学员讲理论让他们清楚是怎么回事,规范是什么要求,再讲实践中应当怎么做,哪些地方容易出错,还要讲解测量新技术,让大家能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工作中的难题。

    “在工作中我们采取轮换制,团队不断分流不断补充,使一个团队变成两个团队,两个团队变成四个团队,使人员滚动起来,这样每个人都有学习、实践的机会。”从一名初中生成长为大师级人才的徐伟对实践的理解尤为深刻,“干完一个活儿,也学到了相关知识。”

在徐伟的带领下,徒弟们都成长为独当一面的骨干技术人才。在2012年举办的“北京市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中,测量中心刘昌武获得了工程测量大赛冠军,被授予全国最美青工、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北京市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同年11月,在北京团市委组织的“百万青工、岗位建功”青年工程测量大赛中,测量中心刘昌武、夏宝东、袁志旭包揽了前三甲,表现出优秀的专业素质和高超的技术水平。测量中心技术骨干苏中帅、杜志飞、袁志旭均曾远赴海外进行技术工作交流,具有丰富的国际工程测量管理经验。徐伟表示,职业技能大赛这种形式,是及时发现选拔优秀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还能激励广大劳动者产生强烈的技能提升意识,能够在全社会形成学习技能、钻研技能和尊重技能人才的良好氛围。

吸引人才

从经验型走向科技时代

    测量放线是给高楼定位、为建筑施工提供依据、确保设计意图和施工质量的关键步骤,是建筑施工的第一道工序,需要测量员坚守在工程项目的第一线。

    徐伟从事放线工作的40年里,也是这一工种逐渐被大家重视、走向知识化、专业化的发展阶段。“我当学徒那会儿,大家都管我们叫‘放线的’,连个工字都没有。现在,放线测量是建筑工地的第一个环节,决定着工程的整体质量和进度。”徐伟说。

    “现在我的徒弟个个都是高学历。”徐伟骄傲地说,1984年,他带的第一批徒弟,几乎都是和他自己同岁的新学徒,没有学历,也没有经验,得手把手教。近几年,他带的徒弟几乎都是正规大学测量专业毕业的本科生,用时髦话说,是“知识型的高级蓝领”。

    “大学生做放线工,一方面是因为这个工种得到了重视和承认,另一方面是因为现在工程中使用的仪器和软件,确实需要有知识、懂理论的人才。”以前,2秒经纬仪已算是放线工能用上的好设备。现在,徐伟和徒弟们干活儿,带着的都是几十万一台的测量仪器。

近几年,随着超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关于超高层测量的研究,也成为行业里的新课题。因为,楼层达到了一定高度,就会受到风力、日照、地球自转的影响,同一道墙,一层到顶层的垂直就会有误差。“我们进行了大量研究、实践,掌握了它的摆动规律。通过择时、择机、趋近的方式即可测量并控制这个误差。”徐伟说,在实践过程中,放线人员必须有应变能力,有时最土的办法也许是最行之有效的,有时看似简单但必须用高科技手段才能解决。

打破传统

整合资源增强企业实力

    “以往,我们接触的大多是方方正正像火柴盒一样的建筑,应用的技术过于简单,我们测量员的任务就是完成交办的所有测量工作,根本不考虑科技攻关。随着大型、异形、超高层等复杂建筑物的不断涌现,对测量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徐伟介绍道,2013年,随着集团专业化、集约化管理的推进,建工三建测量中心正式成立,徐伟成为这个专业团队的“带头人”。

    现在,测量中心以大师工作室为依托,开展了一系列的科研工作。先后引进多项最新技术,并成功应用于天津西站、石家庄火车站、哈尔滨大剧院、长安汽车、长沙超高层等大型工程建设中。通过这些技术的研究、应用和推广,测量中心先后完成了“三维激光扫描钢结构提升安装测量控制技术研究”、“超高层建筑施工测量技术研究”、“临近铁路运营线施工的路基健康测量技术研究与应用”等科研项目的攻关,这些技术经专家鉴定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这些高端测量技术,解决了大型工建整体性规划难题,把传统的测量方法完全颠覆了。”说到这里徐伟显得很兴奋,他给记者举了两个实例:“一次,我们进场定位时,相邻工地同样开始进行定位,应用这种方法,我们两个人用半天时间完成七栋楼的定位任务,另一个工地用传统方法3个人2天半时间只定位了一栋楼。还有,那次在通州施工,三个定位点与工地形成半圆形,而且每个定位点都距离二三十公里,运用GPS定位只用了45分钟完成定位任务,现场就开始施工了。如果用传统方法,45分钟走都走不到下一个定位点,仅用这一项技术就使工期提前了三个月完成。”

    凭借其“厚德”的精神品质,徐伟成了一名国宝级测量大师。如今,为推广普及先进的创新理念、技术和方法,带动专业技术技能素质水平的提高,徐伟希望做好对年轻人的“传帮带”,让我国的测量放线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打印本页】 【关闭页面】

微信公众号

官方微博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网站地图-   建议征集

政策咨询服务热线 12333

主办: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承办: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大数据中心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0000062京公网安备:11040102700143ICP备案序号:京ICP备05056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