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政务服务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北京市海淀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不断探索社保服务新突破和新路径,优化办理模式,以“放管服”改革为抓手,开展“人社服务快办行动”,深入推进“社保一件事”集成式服务,提高对参保单位和群众需求的响应速度,实现群众所需的“一件事”打包办理。
“合”字效用凸显,畅通“一件事”办事流程
打造集成化社会保险服务的关键在于“合”,海淀社保根据群众需求和业务流程出发,全面开展综合一窗式服务改革,通过整合社保登记征缴、支付、转移等业务事项,设立综合办事窗口,实现114余项社会保险业务的深度融合,为集成式服务奠定基础。
在流程、材料上做 “减法”,在窗口业务上做“加法”。 海淀社保对全种类社保业务进行整合,对登记征缴、支付、转移、退休审批等63大项114余细项业务进行梳理,进一步精简材料、合并环节、再造流程。根据各项业务的经办时限、业务量、办理形式,海淀社保将业务划分为即时、承诺、转办以及后台业务。即时业务受理后当场办结;转办业务、承诺业务按照“一窗受理、分类转办、统一出件”的模式在要求时限内办结;后台业务无须申请由后台统一处理。整合后的综窗业务事项共计38项,较改革前精简约47%。业务事项由繁到简,办事材料由多变少,办事幸福感直线上升。
对于涉及基金安全风险的支付类业务,海淀社保对其进行重组优化,打破固有流程障碍,再塑经办新思路。在保证三岗审核和权限互斥的原则上,梳理整合了支付类与登记类交叉业务共12大项44小项,承诺制业务共2大项8小项,一方面保证了基金支出安全,另一方面全面实现“一窗受理、分类转办、统一出件”。整合后的支付类业务全部并入一窗受理,主要涉及转办业务和承诺两类经办模式,同时作为出件窗口统一出件。综窗改革后支付业务与其他经办环节联系更紧密,减少了材料的重复收取,更避免了群众重复取号。持续减材料、减环节、提效率、增质量,优化社保服务流程,海淀社保全方位实现从“一事跑多窗”到“一窗办多事”的模式转换。
在业务整合的基础上,海淀社保系统重构了“一件事”办事流程。将参保职工退休、工伤待遇领取、死亡减少等重点、高频事项涉及的20余项业务分别打包整合成“退休一件事”“工伤待遇领取一件事”“死亡一件事”办理,由分散窗口单一受理变为综窗合并受理。办事群众只需到一个窗口提交一套材料,多部门自行共享复用,实现了“一个部门最多跑一次”到“一件事最多跑一次”的转变。
科学布局,重塑综窗式服务
为提供更为便捷高效的服务,海淀社保优化了大厅功能分区,分别设置企业社保大厅、机关事业社保服务大厅、咨询自助大厅。特别是创造性地将中区一层打造成集政策咨询、办理指导、信息查询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咨询自助服务大厅,将社保权益查询、转移接续等23项个人业务合理分流到该大厅,为办事群众提供精细化的深度咨询,创立“综合咨询一件事”服务。与此同时,海淀社保将25项自助业务归结到咨询自助大厅自助服务专区,并提供线上办理指导,积极引导单位、个人“网上办、掌上办、宅家办”。记者来到社保中心,作为一名普通的群众,深度体验了海淀社保升级后的咨询自助服务,在咨询自助大厅,记者无需和企业一同等待,通过现场取号即可办理个人业务,咨询窗口一并解答了记者关于社保缴费、转移接续等各个方面的问题。在咨询结束后,记者体验了自助机打印权益记录,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仅用了一分钟即获得了一份需要的社保权益记录。多功能分区后,个人办事效率更好,等待时间更短。
对于企业社保业务受理大厅,海淀社保创新思路,通过提升信息联动共享度,推出退休业务专区、稽核补缴业务专区、重点企业专区和网申业务专区,优化了大厅功能,实现一个专区受理、一个窗口一揽子办结,为企业和办事群众提供了更加个性化服务。
同时,根据业务特点和人员职能统筹安排,海淀社保调整了科室结构和窗口分布,打破业务壁垒,综合业务事项,实现各类型社保业务能够“一柜办结”。同时,将审核权限窗口、综合出件窗口均衡分布,实现“快审快结”,确保流转业务有序衔接,窗口受理高效便捷。在业务高峰期根据人流量变化合理开放快捷窗口,实现“繁简分离、简事快办”,提升办事群众体验感、满意度。
服务专区的设计和综合窗口的运行,使得参保人员只取一个号即可办理所有业务,无需分类不同业务重复取号。“我总在这边办社保,以前来的时候办变更在一层的窗口,办补缴在二层的窗口,现在一个综合窗口全给办了,还是挺方便我们经办人的。”凯航商贸的人事车女士说到。改革三个月以来,海淀社保企业社保服务大厅取号总量同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54%,材料越来越简,办事越来越快,体验越来越好,办事大厅也全方位实现了“进一扇门、取一个号、到一个窗、办所有事”。
立足系统升级,实现智能经办
“等候人数随时查询,排队进度一目了然,现在办理社保业务可以精准到秒啦!”周一早上开车来海淀社保给公司办理业务的社保专员赵先生,不慌不忙地把车停在车场,“我预约的10点,排在我前面办理业务的还有几个人,所以不用太着急。”为缩短办事等待时间,海淀社保全面升级预约取号模式以及叫号系统,采用线上约号模式。办事人员通过手机可以选择离自己近的办事地点,还可以选择不同的办理时间段,从而合理安排自己的办事时间,提升业务办结率。
在海淀社保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记者通过“北京海淀社保”公众号进行了线上预约,在取号后通过“实时查看”功能一键查看号源情况,在等待过程中,记者也通过参保企业了解到,海淀社保根据各项业务的经办时限、业务量、办理形式,将业务划分为即时、承诺、转办以及后台业务,承诺制业务受理成功后,参保单位经办人可扫描受理单上的二维码实时查询业务办理进度,并选择业务返件的领取方式,为群众提供流程全透明、进度可感知的“智慧人社”服务。
除此之外,海淀社保还对后台档案系统进行升级,新增线上组件流转功能,实行承诺制社保业务“线上组件、受理、移交、复审、出件”的闭环经办模式。记者在综合受理窗口体验到办事群众无需跑动“坐等办结”的服务模式,由窗口工作人员根据业务办理需求将业务一键转移到出件窗口,进行相关业务办理,实现了由“人员跑”到“数据跑”的转变。
援企纾困,赋能企业运行新动力
除了打造更加集成化、智能化的社保办事环境,今年以来,海淀区人社局积极落实惠企纾困政策,勇担政府责任,为受疫情影响行业及企业送去社保费缓缴优惠政策,赋能企业运营动力。“我刚听说缓缴这个事儿没多久,就接到了海淀社保的电话,他们先是询问我们目前的资金压力,有没有缓缴的需求,然后又给我们讲解了一下政策和怎么申请,他们这种一步到位的服务,帮助我们更有信心渡过难关。”北京潇湘曾府美食园人事总监孙经理说道。
政策出台的第一时间,海淀社保全面梳理政策要点,在张贴海报、公众号发布等广泛宣传的基础上,点对点与困难企业电话沟通,送政策精准到企。同时,借助区级融媒体平台,通过今日头条、快手、百度等7大平台同步直播讲解政策内容和流程申请,共计8.4万人参与互动讨论。今年12月,对缓缴企业通过发短信、富信、公众号等方式持续普及可延长缓缴的最新惠企政策,明确缓缴企业可申请在2023年底前采取分期或逐月等方式补缴费款,补缴期间免收滞纳金,且不影响职工权益,进一步为企业“输血赋能”。
截至目前,海淀区申请缓缴的企业达6863家,惠及121万人,缓缴金额达11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