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北京市副市长卢彦到海淀区市政服务集团有限公司调研公共服务类岗位安排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和工作生活情况。记者在调研现场获悉,截至目前,来自密云区、延庆区等户籍的1200余名农村劳动力已在海淀区环卫作业、园林绿化和道路养护等公共服务类岗位实现就业增收。
农民工兄弟从田间地头来到城市,经过培训,成为了环卫工、园林绿化工、道路养护工,在不同领域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2017年,北京市出台促进农民增收试点政策,鼓励密云、延庆两区农村地区劳动力到公交乘务管理、轨道交通安检、环卫作业等城市公共服务类岗位就业。
2017年10月,海淀区启动安置密云区首批农村劳动力试点工作。钱久永是首批被海淀区环卫中心录用的司机岗位一员,工作三年来,他认真负责,很快能够驾驶多种特种作业车辆,从一名新徒弟变成了已带过3名徒弟的老师傅。
今年7月1日,海淀市政服务集团整合环卫、路政、园林三大板块资源,主营业务覆盖海淀辖区道路清扫保洁、道路养护、公园以外绿地养护、园林工程等多个市政服务领域。
海淀区市政服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郑秀山介绍,“截至目前,三个板块共安置1200余农村劳动力,其中包括131名低收入农户人员,如今都增收脱帽,改善了家庭生活水平。如今,司机岗位年收入达8万元,其他技术工如修理工、电工等年收入达7.8万元,干路保洁员、公厕保洁员等普工年收入达7万元,农村劳动力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幸福感,实现了转得出、留得住、可持续、可复制。”
两年前,卢彦副市长亲眼见证这批人走上岗位,并说:“如果你们干得好、留得住,两年后我再来看你们。”今天,卢彦副市长践诺而来,对大家说道:“大家要好好干,用自己的行动影响身边人,把好政策带给村里人,让他们都能出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