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三地在养老产业领域如何向协同迈进一直广受关注。
北京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日前表示,鼓励京籍老人异地养老,河北高碑店、天津武清等地区试点机构可享受北京市养老床位运营补贴、机构综合责任保险、医保政策互联互通等政策。“鼓励京籍老人到河北天津等地养老”的消息一出,在网络上引发众多吐槽,一时间网评如潮。
有网友说,凭什么呀!老人在北京生活一辈子了!儿女还得跑外地照顾老人去呀!另一位网友说,虽然我不是北京的,但是我觉得这实在是太过分了。即使北京要发展,要优胜劣汰,也不该对老人这样啊。落叶归根,奋斗了一辈子,到安享晚年的时候却被要求离开自己的家去外地……
整理网友的意见,大家反对的理由大致是觉得中国人传统上讲究“叶落归根”,而且年轻时为北京贡献了一辈子 ,老了老了,为什么被“赶出去”?
也有一些网友顾虑,毕竟医疗等资源上存在差异,而老年人又是对医疗方面比较需要的群体,到异地去养老,看病问题怎么解决呢?河北的网友则表示,支持北京老人来养老,但前提是先把河北老人的养老安排好。说到底,网友的争议在于,这一举措是在“赶人”吗?日前,北京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对此进行了明确表态。
官方回应
扶持异地养老≠转移老人
市民政局负责人表示,养老服务是一个城市的基本公共服务功能,不属于非首都功能疏解的范围。加强京津冀地区养老服务协同,是给北京老人多一种养老方式选择。
当前阶段北京市养老服务的重点领域是居家和社区养老,通过规划建设街道乡镇养老照料中心和社区养老服务驿站,为大多数的居家老年人提供来自家门口的便捷服务。
政策扶持京籍老年人异地养老,并非是将某些地区的老人转移到其他地方养老,而是顺应老年人自主选择养老地点的现实需求,通过完善相关政策配套,加强京津冀地区养老服务的工作协同,给老人们更多的选择空间。特别是对健康的老年人来说,更是多了一种养老方式的选择,老人可综合考虑性价比以及区域间的地理、文化、历史、风俗等差异,选择适合自己的养老地点。
所以,说到底, 政策扶持京籍老年人异地养老只是给北京老人多一种养老方式选择,去哪儿养老还是得看自愿。
老人到津冀养老
仍享受北京医保待遇
记者了解到,由于河北燕郊等地的一些养老机构比北京同等设施和服务水平的机构价格低,且距离北京较近,近年来已经有北京的一些退休老人选择将市区的房子出租,入住河北的养老机构,而医保政策衔接一直是老人们最关心的问题。
据介绍,按照“政策随老人走”原则,市民政局将尽快会同相关部门下发政策文件,在河北高碑店、天津武清等地的试点机构试行享受北京市养老床位运营补贴、机构综合责任保险、医保政策互联互通等政策。河北省医保定点机构可以作为北京市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异地就医的定点,北京市参保人员在河北居住,可在定点医疗机构就近就医,享受北京市医保待遇。在医疗费用异地结算方面,国家正建立省级异地就医结算平台,津冀地区有望于9月底实现异地就医即时结算。
此外,日前京津冀三地民政部门共同签署了《京津冀养老工作协同发展合作协议(2016年-2020年)》,三地民政部门将合力破解跨区域老年福利和养老服务方面的身份和户籍壁垒,形成“一省两市”养老服务发展新格局,建立异地养老政策衔接、信息开放、项目对接、合作交流和委托协作机制,统一服务标准,推动政策外延等,促进三地养老资源共享、服务对接。让京津冀三地老人异地养老无障碍。
养老现状
养老资源配置不均
进入老龄化社会的中国,养老问题非常突出。家是老人最适合待的地方,但是子女们都要工作,谁在家中照顾老人呢?而老年人独自在家时,更会觉得孤独。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促使社会劳动人口抚养负担的加重,平均预期寿命的延长以及养老金运行压力的加深,更加成为社会不容忽视的问题。
市政协召开医养结合问题提案办理协商会,市民政局负责人通报了政协全会期间16件相关提案的办理情况。“高龄、失能、患慢性病老年人数量持续攀升,养老照料与老年病防治、康复服务需求日趋迫切。”该负责人说。
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北京市60岁及以上的户籍老年人口约315万,占总人口的23.4%。其中,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占16.2%,完全失能老人占5.5%,空巢老人占50%。高龄、失能、患慢性病的老年人数量攀升,高龄老人失能化和残疾人高龄化交织,养老照料与老年病防治、康复服务需求日益迫切。
在北京市中心城区养老机构里那真的是一床难求,而郊区及河北床位却是大量闲置的现状。
曾在天津亿家亲家庭养老院工作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由于养老院入住老人少,赚不到钱,去年这家养老院就已经关门不干了。同时,三河市五福养老院负责人也表示,该养老院也有不少空床位,如果北京老人来入住,他们将非常欢迎。
廊坊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坦言,当地大部分机构的入住率偏低,若能对接京津地区的养老需求,将有利于当地养老产业的发展,
有专家指出,有序引导中心城区老年人入住非核心区养老机构,鼓励支持中心城区老年人到环北京的天津、河北养老将是大势所趋。
配套政策正在完善
近日,北京市出台了《困境家庭服务对象入住社会福利机构补助实施办法》,其明确对低保、低收入和计划生育困境家庭老年人、残疾人等入住养老机构给予补贴。下一步将引导养老机构发展护养型床位,到2020年,新建养老机构和公办养老机构70%以上的养老床位具备养护功能。
同时,北京市参保人员在河北居住,可在定点医疗机构就近就医,享受本市医保待遇。
在养老机构医保定点设置方面也有新举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养老机构内设分支机构或养老机构独立设置医疗机构申请医保定点,也将对其开辟“绿色通道”。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医保定点,不受执业时间和距离医保定点机构远近限制,符合条件的均可按规定纳入医保定点范围。
深入调查
价格及环境
成为吸引北京老人法宝
近日,京津冀养老武清试点确定,其河西务镇的民政部养老示范基地,作为接纳北京老人来津养老的试点机构。
据该养老基地负责人介绍,经过多年的努力,在国家民政部、天津市民政局和武清区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该养老基地已经达到接待老人入住养老要求,软硬件服务设施都较完好。该基地还配套兴建了一所一级医院,可以对入住老人进行日常的医护保健。现有床位500张左右,已经接纳了近百名老人入住,其中就包括一些北京老人。
据了解,该养老基地紧邻北京,交通十分便利。按照“政策随老人走”原则,该试点将享受北京市养老床位运营补贴、机构综合责任保险、医保政策互联互通等政策。
记者了解到,除了“政策跟着老人走”,价格及环境成为了吸引北京老人的法宝。
成立于2009年的福源老年公寓,属于公建民营的养老机构,即由廊坊市民政局兴建,民间资本投资经营的民办非盈利单位。据介绍,福源老年公寓总院和花城院区共有床位450张,全院建筑面积9000余平方米,是廊坊市最大的医养结合试点单位之一。在收费标准方面,福源老年公寓属于当地相对中高档水平,副院长戴珊珊告诉记者,目前该公寓按原标准的7折对外收费,折后每位老人每月费用为2300-6000元。养老费用要比北京同样条件的养老院便宜一大截。
高碑店嘉乐汇养老社区是政策改革试点之一,虽然位于高碑店,但主要的目标人群是北京的老人。位于河北的养老院,如何吸引北京的老人愿意来这里养老?该项目负责人万明亮介绍,落地窗,阳光房,外面有下沉式广场,周边还有几百亩的绿地。万明亮说,项目硬件达到了北京市的养老院水准,周围很多都是绿地,在北京市里很难做到这样。另外,他认为距离也不算劣势,“一个小时车程,跟北京的远郊区差不了多少”。
扶持政策
助力津冀养老院发展
据福源老年公寓戴珊珊介绍,目前公寓共有将近210名老人入住,其中本地老人的入住比例超过90%,老人大多入住标准间,其中全自理的老人居多。戴珊珊表示,公建民营的养老机构不需要投入大额的建设资金,运营成本主要包括土地租金、水电费、人员工资等。
廊坊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福源老年公寓是公办民营性质,由于养老机构的非盈利性质,租金相对要低廉很多。该公寓前期的建设投入主要是由政府承担,企业的投入较少,并没有太大的回本压力,只要保持每年收支相抵后有所盈利即可。而戴珊珊也表示,福源老年公寓能够保证微利状态。
这意味着,津冀养老院的发展与地方的扶持政策分不开,以廊坊市为例。廊坊近几年频繁出台政策吸引社会资本落地。如:廊坊为当地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每张床每年发放2000元的运营补贴;为社区服务站每站每年给予3万元的经费补贴。
除了政策补贴外,廊坊还出台政策,养老服务设施建设项目可以优先立项、土地优先供应,而土地成本相比也北京便宜不少。专家表示,成本占比最大的土地出让金优势明显,将对社会资本落地廊坊形成相当大的吸引力。
手机扫码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