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

您即将离开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进入北京政务服务网。

关闭   点击进入  

温馨提醒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跳转到首都之窗个人中心,如需办理人社业务请登录 个人办事法人办事

关闭   点击进入首都之窗个人中心        

温馨提醒

您即将离开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进入北京政务服务网。

关闭   点击进入  

温馨提醒

您即将离开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进入北京政务服务网。

关闭   点击进入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速览 > 媒体关注

社区心理咨询不靠谱?

日期:2016-10-31     来源:
字体大小:
分享

(来源:北京劳动就业报)

  上月,一名不到30岁的男演员因抑郁症自杀离世,此事引起大家对抑郁症的广泛关注。

  恰逢此时,海淀区卫计委宣布启动心理卫生服务活动,为首批34个社区心理咨询室授牌,称辖区内的居民可以随时得到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相关服务纳入医保。

  到社区医院进行心理咨询,靠谱么?距离海淀社区心理咨询室授牌已有两周时间,本报记者随机走访了两家授牌的社区中心,看看他们的心理咨询服务开展得如何。

  还没人咨询过医生不知如何收费

  1026日下午,记者来到甘家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向咨询台的工作人员询问是否能够进行心理咨询,但工作人员并不知道心理咨询项目,“不太清楚,好像以前有免费的,现在有没有不知道了,有精神卫生科,是治疗精神病的。”

  随后记者又来到挂号处,询问是否能进行心理咨询,挂号处的人也不太清楚,被问到是否医保报销时,她仍表示不清楚。随后她告诉记者,“精神卫生科有一位大夫,你可以去问问他。”

  记者穿过挂号大厅,通过左侧走廊再左转,拐角边上的一个房间外面挂着“精神科”的牌子。一位姓吴的大夫表示,以前医院里搞过一些免费的咨询活动,是跟海军总医院合作的,“现在是挂牌了,可以进行心理咨询,一个小时好像是60块钱吧,但是只能进行简单的服务。”

  关于具体的收费标准和医保报销标准,吴大夫表示不太清楚,随后拿起电话打给“收费处”,电话中,记者听到收费处的一位工作人员说:“现在刚开展这个,我们还没把收费标准录到库里呢,我也不太清楚,还从来没有人来咨询过这事呢,报销的话,社区是90%,可能这个也是这么报销吧。”

  据海淀区卫生委此前公布的收费标准,挂牌心理咨询室的心理咨询服务根据心理咨询师的职称级别,服务1小时收费在30元到60元不等,相关服务均纳入医保。

  咨询由精神科“兼职” 只能做基础服务

  同一天,记者在玉渊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见到了负责心理咨询的韩大夫。玉渊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心理咨询此前就在免费开展,目前仍然免费,并没有按照海淀卫计委公布的一小时3060元的标准收费,也牵扯不到医保报销。

  韩大夫也是精神科的大夫,“我们科三个人,要负责社区里重度精神病人的入户随访,发放免费药品,还有一些日常的门诊工作,另外,我们平常要参加培训活动,事情特别多。”

  心理咨询这个项目由韩大夫负责,此前她参加过区里组织的培训,但对于自己的专业素质,她觉得仍然不够:“我基本上每周都到安定医院学习,通过培训对心理咨询有了一个大概的认识,也知道有哪些方法,但还不是特别系统和熟练。而且我原来学的也不是这个,只能说通过培训不断学习,来加强专业能力。”

  据她介绍,到玉渊潭来咨询的人还不少,记者见到她手中的来访登记本上,已经登了几十人。“你看,实际我们这咨询的人不少,但是能做的不太多,只能说聊一聊,没准能缓解一下心理压力。但是要做系统的治疗,我们这条件还是有限。”

  一位业内专家表示,正式的心理咨询有双方约定的咨询目标、疗程时间长短、相对固定的约见时间和时长、签署隐私保密协议等咨询设置。但是显然,社区卫生中心的心理咨询服务还达不到这个标准。

  关于心理卫生和精神卫生的区别,有业内人士分析:一是分属学科不同。心理卫生科属于心理学。而精神卫生科属于医学里的科室。二是工作内容不同。心理卫生科主要是做心理咨询、心理测验的。而精神卫生科主要是治疗精神疾病的。二是针对的病人不同。心理卫生科主要是心理咨询、心理测验,所以,针对的是有自制力的人群。而精神卫生科针对的是没有自制力的人群。由精神科的医生去做心理科的工作,有业内人士表示担忧。

  周边居民不了解状况对医保报销不“热情”

  海淀区精神卫生防治院心理科主任房金涛介绍,心理咨询室主要针对老年人群、在职人群、学生人群开展服务。如今,社区不少老人由于独居、与子女分离、退休后交际圈缩小等原因,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抑郁、焦虑等情绪;在职人员面临着工作压力、邻里关系、夫妻相处等方面的问题;学生也有厌学、沉迷于网络游戏、与父母关系紧张等问题。“如果不及早用专业的医学方式介入、干预,一些情绪控制能力较差的人,容易走向极端。”房金涛说。

  以上这些服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周边的居民都了解吗?记者随机采访了近20位居民发现,社区心理咨询服务的知晓率非常低,受访者中,仅有两名知道社区有心理咨询服务。

  当记者讲解可以进行哪些服务后,多数居民对这些服务并不太感兴趣,他们给出的理由包括:“不太需要呀,找他们聊天,还不如找邻居聊聊”,“年轻人压力大,但他们根本没空去社区,我们老人哪有什么压力”,“感觉不太想去,说不清原因,感觉怪怪的。”

  医保报销对社区心理咨询到底有没有促进作用?甘家口附近社区的张大爷表示:“感觉医保的钱也白花了,你想呀,他们能聊出什么来。”

  价格和专业度惹争议多数人表示“不靠谱”

  “社区平常看个小病都够呛,现在还干上心理咨询了?不太靠谱吧。”听说社区开展心理咨询服务后,王女士表示不看好。

  据了解,从2011年起,海淀区就在社区医生中开展心理卫生培训,目前已有70余名社区医生成为合格的心理咨询师。但有业内人士指出“心理咨询师的能力和资质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从业经验的影响。这些社区医生中,真正积累了一手咨询经验的人太少了,所以基本上只能做最初级的咨询服务。”

  说到价格,有业内人士认为,一小时3060元的标准在心理咨询行业是非常低的。一项调查显示,目前国内心理咨询师的收费标准为503000元一小时。而医院的收费也有高低之分,北京一家三甲综合医院的副主任医生,咨询一次45分钟至一个小时,收费 50元;另一家三甲医院,主任专家的特需号要1500元。

  为什么有心理咨询行业和医院的区别?业内人士分析,目前的心理咨询行业其实是独立于医疗行业之外的,医疗系统主要是治疗,而咨询行业主要是心理咨询。医院的医生可以考“心理治疗师”,是由卫生部门组织的。而心理咨询师实际不需具备医生资质,考取由人社部颁发的“心理咨询师”的职业资格证书后,即具备了相应的心理咨询从业资格。

  有心理咨询行业的人士表示,“如果医院开展咨询服务,而且都纳入医保,那对于咨询行业的冲击,就如同小米手机对手机市场的冲击,以低价格直接抢占市场。”但同时有专家表示,如果这项政策在全国普遍实施,牺牲的可能是一批二三级心理咨询师、尤其是私人营业的心理咨询师的利益,但造福的是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让老百姓能够得到实惠。

  一位业内人士说,“其实不管那么多,老百姓能得到相对实惠的、专业的服务是最重要的。光便宜不解决问题,专业的如果太贵又不能普及。”

【打印本页】 【关闭页面】

微信公众号

官方微博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网站地图-   建议征集

政策咨询服务热线 12333

主办: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承办: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大数据中心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0000062京公网安备:11040102700143ICP备案序号:京ICP备05056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