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北京劳动就业报)
五年来,东城区人力社保局落实北京市颁布的各项社保政策,社会保险从制度全覆盖迈向人群全覆盖,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和就业服务模式,为群众拓宽了就业路……五年来,东城区人力社保局以不断提升的服务质量提升群众的获得感,赢得群众的称赞。
创新就业服务模式
走“点对点”精准帮扶路
就业是群众收入的基本来源,是百姓最为关心的大事。五年来,东城区人力社保局积极应对“疏非控人”新形势,探索促进地区就业新模式,突出做好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着力提升公共就业服务水平,全面完成就业工作任务,营造了就业形势稳定的良好格局。
“如果没有这份工作,我们全家的生活真是无法想象了!我很感谢东城区人力社保局和北新桥街道社保所的帮助,这份恩情我永远忘不了!”家住北新桥街道的刘欣悦是被东城区重点关注的就业困难人员,42岁的她2014 年因车祸失去了左腿,只能在家里养病。女儿正在读高中,一家人的生活都靠开出租车的丈夫维持。去年年底,刘欣悦在家人的陪伴下拄着拐杖到北新桥街道社保所和东城区人力社保局做登记,想通过技能培训找一份工作补贴家用。今年5月,东城区人力社保局携手北新桥街道开办了就业困难人员技能培训班,在近一个月的学习后,刘欣悦掌握了多种面点的制作方法,上个月她在离家不远的地方开了一家小店。“妈妈开店后整个人的气质都变了,变得更加自信美丽,这份工作改变了我们全家的生活轨迹,我会永远感激。”刘欣悦的女儿说。
像刘欣悦这样的就业困难人员在东城区都是重点关注的对象。五年来,东城区人力社保局每年都坚持开办多场技能培训班,并开展就业困难人员专场招聘会,以此帮助群众解决就业问题。以2016年为例,东城区全区城镇新增就业28675 人,促进登记失业人员实现就业963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0.85%;帮扶困难失业人员实现就业7465人;扶持创业989人,带动就业3806人;本区生源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7.73%;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为零;全区17个街道、181 个社区达到充分就业创建标准。
同时,东城区采取多项举措保障就业政策资金有效落实。去年,东城人力社保局落实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资金1602.13 万元,为1034 家企业申请稳岗补贴7651.46万元,灵活就业、自主创业社会保险补贴1.67亿元。公益性就业组织岗位补贴3712.25万元。全年落实市、区两级促进就业资金2.97亿元。
这五年,东城创业促进就业工作品牌效应明显。去年,东城人力社保局联合区委组织部、中关村东城园管委会成功举办“2016文化+”创业大赛。首次在天津设立分赛区,面向全国征集556个创业项目,12个决赛项目全部落户东城,累计获得投资1100余万元,带动150余人就业。北京电视台等30 多家新闻媒体进行了全程跟踪报道,取得良好社会效果。我局被评为第二届“中国创翼”青年创业创新大赛北京市初赛优秀组织机构。全方位开展创业服务,4 家区级基地新增入驻创业企业94 家,创业带动就业107 人。积极推进创业服务平台建设,建成女性就业创业实习实践基地。
五年来,东城人力社保局做好重点群体就业精准帮扶,建立街道就业困难人员情况摸查台帐,采取困难家庭大学生就业一对一帮扶方式。以去年为例,东城人力社保局完成毕业生实名登记1663人,实现就业1630人。推动社区公益性就业组织翻盘工作,完成项目资金审计清算,安置就业特困人员520 名。此外,东城区公共人力资源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积极推进人才、职介中心整合,组建东城区人力资源公共服务中心,目前已完成公共服务流程规范,基本实现职能与业务融合。顺利完成智能型人事档案库建设。积极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专场招聘会活动。强化社区公共就业平台零距离服务。
基金运行安全
平稳推进社保全覆盖
“在东城区参保单位达到31362 户,参保人数为160.43 万人,同比增加0.41%。以去年为例,东城区五项社保基金收支规模达到419.52 亿元,其中收缴226.30 亿元,支付193.22 亿元,结余33.08亿元;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支付足额发放率100%。社保基金安全运行。”这是东城区人力社保局党委书记赵刚今年2 月在2016 年工作总结会上提供的数据。东城区是首都核心功能区,社会保险参保单位多,参保人数大,五年来,东城人力社保局致力于平稳推进各项社保领域的改革任务、开展各项行政审批工作、社保经办服务效能,为推进社保事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工作是近五年来东城社保的重点工作。五年来,东城社保中心通过不断努力让改革稳步推进,圆满完成521 家机关事业单位、65986 名干部信息入库工作,完成应入库指标的100%;为220家单位、15149 名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调整养老金4681.16万元;完成521家单位、近3.5万人机关养老保险准备期补缴,全区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付实现统一发放。完成适时降低社会保险费率工作,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后台系统实现统一操作,分别降低1%。工伤保险实施“审核”、“告知”分离经办模式,工伤保险平均费率从0.45%降为0.36%,惠及全区10117 家参保单位。积极应对因计划生育新政导致暂停的生育津贴申领工作,申领高峰期平稳有序。积极落实“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有效采取多种措施,确保了新、旧制度平稳过渡。
同时,东城社保还有序开展各项行政审批工作。编制《养老保险工龄认定汇编》、《养老保险补缴实施细则》等各类审批手册,严格执行特殊工种备案制度和一岗双核责任制。以去年为例,东城社保完成退休审批10196人,特殊工种提前退休待遇核准差错率控制在3%以内。建立虚假工伤预防体系,建立“立、评、办、研”管理体系,受理工伤认定案件1218件。组织劳动能力鉴定57场,受理鉴定申请1059人。
五年来,东城社保经办服务效能不断提升。去年,东城人力社保局顺利完成192号服务大厅搬迁,通过设置总服务台、统一各种标识、贯彻部颁标准,经办服务的标准化、舒适化水平显著提升。推广一站式服务,合理整合业务窗口,社保中心已有7个科室实现综合柜员制。推进档案业务全程信息化,实现实时查询服务。打造立体化咨询服务网络,实现咨询电话24小时语音服务、社保网站远程查询、服务手册现场领取、咨询台专人值班,确保了“一次性告知”、“一次性办结”的有效落实。
提供人性标准化服务
创优质贴心品牌
人力社保部门是直接面对群众的窗口单位,服务质量好不仅能让百姓“办成事”,更能为百姓“办好事”。五年来,东城区人力社保局加大力度严抓窗口服务,打造了一块优质贴心的服务品牌。
“我今天啥事儿也不办,就是专门来谢谢我的好孩子!”家住东城区安定门西大街的刘大妈今年72岁,因为查询领取养老金的问题几次到东城社保中心咨询情况,东城社保中心22号窗口的董宏莉耐心接待并帮助了她,几次下来,董宏莉成了老人口中的“好孩子”。作为东城社保的“金字招牌”,董宏莉却认为提供优质的服务是窗口工作人员的本职工作。“我们做窗口服务的工作人员,就是要秉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和作风,做事将心比心,能真正体会到群众需要,才能把业务做好。”董宏莉说。
作为涵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全职业生涯的民生领域,公众对人力社保工作关注高、要求高和期望高,另一方面,一线窗口工作人员普遍工作多、任务重、压力大。五年来,东城克服困难和压力提升服务质量,打造了一块人力社保金字招牌。而提供人性化、标准化的优质服务,要得益于东城人力社保局“实、真、精、新”的四字真言。
为了提升服务质量,东城人力社保局扎实开展“双十佳”评选活动,在市局“优质服务窗口”和“最美人力社保人”评选活动框架内,充分调研,树立好榜样,切实提升政风行风服务水平。为避免出现“以文件落实文件”,避免“扎扎实实走过场”,五年来,东城人力社保局评选环节“保真”,采用第三方电话抽查、评审材料统一打分、实地走访、群众测评等多维度并行,确保评选环节不失真。将真正帮助群众解决问题的部门如社保中心研发的新网站,为利用信息技术开设个人微信公众号24小时答疑的个人何泽民加分,突出鼓励创新贴近基层、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服务方式和方法。
同时,东城人力社保局还提出服务要“精”、成果要“新”。五年来,东城人力社保局打造了如人人皆知的“金字招牌”社保中心22号窗口董宏莉,又如体育馆路街道社保所服务辖区居民接地气,带动更多身边人的张文娟等多位“明星”,并为他们精选一分钟视频,原汁原味“原生态”,浓缩了榜样的精华,纪实画册和微电影形式新颖,既是一种肯定,又是一种鼓励和带动。
此外,东城人力社保局还提出经办服务建设标准要求“规范化、信息化和专业化”。在规范化方面,完善综合柜员制和一窗式的经办模式,健全“城乡一体、多险统一”的服务机制,借助服务热线、网络办公、移动平台、自助服务等技术实现信息采集、费用收支、信息传递和查询的实时化和自动化、异地医保费用的直接结算,不断强化对内部人员的监控和法治意识,通过制定和实施宣传、内部培训和自主学习等措施提升经办人员的专业能力,不断提升社保经办能力,以形成业务规范、操作便捷、信息畅通、服务优质的经办服务机制,满足社保事业不断发展对经办服务的高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