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

您即将离开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进入北京政务服务网。

关闭   点击进入  

温馨提醒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跳转到首都之窗个人中心,如需办理人社业务请登录 个人办事法人办事

关闭   点击进入首都之窗个人中心        

温馨提醒

您即将离开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进入北京政务服务网。

关闭   点击进入  

温馨提醒

您即将离开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进入北京政务服务网。

关闭   点击进入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速览 > 媒体关注

活力创新 精诚保障 通州社保吹响优质服务品牌号角

日期:2017-12-07     来源:
字体大小:
分享

  来自:(北京劳动就业报)

  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让通州区发展备受瞩目。作为民生发展的窗口部门,通州区社保中心迅速行动,从队伍建设抓起,推陈出新试点重大改革事项,构筑壁垒守护基金安全主线,群策群力优化便民服务举措,递交了一份份民生保障满意答卷,收获了一章章发自内心赞美之诗,它正以昂扬的斗志吹响“通州社保”优质服务品牌的号角。

  青春正能量汇聚 铸造精锐之师

  通州区社保中心始终将队伍建设放在首要位置。作为业务窗口部门,通州区社保中心用制度化、标准化建设为工作人员行为办事“打样”,借助“师徒结对 岗位练兵”活动实现优秀品质的传、帮、带,与此同时,通州区社保中心不忘团队年轻化的特点,以全员“讲故事”的方式定期组织全员交流,汇聚青春正能量为社会保障事业贡献绵薄之力。层层锻造,将这支队伍打造成一支体民情、察民意、优服务、有活力的社保精锐之师。

  “以点带面”强管理,提升服务意识。通州区社保中心先后出台《关于印发<社保中心咨询台服务规范>的通知》、《对外电话咨询业务管理办法(试行)》、《关于印发<社保中心内部综合管理规定>的通知》、《社保中心合格党员行为规范》、《社保中心服务行为和文明用语规范》等规章制度,规范工作人员的服务礼仪。

  为进一步严明工作纪律,通州社保出台《通州社保综合管理考评办法(试行)》,细化了对考勤、卫生、安全、服务四个方面的考核内容,增加了满意度评价器使用率的考评指标,加大了对迟到、早退、重要文件材料摆放等具体考核指标的扣减分额度,并将考评结果上墙公示,接受群众监督,促进工作人员服务意识的提升。

  “以师带徒”重传承,提升办事能力。“师徒结对 岗位练兵”是通州区人力社保局党委开展的一项致力于提升全局工作人员素质的活动,通州区社保中心借助该项活动的开展,在中心范围内结成业务师徒对子59个、党员帮扶对子29个,选择业务精、甘奉献、党性强的“师傅”为调岗人员、新入职人员、非党员教思想、教业务、教做人,师徒之间共同研讨、学习、进步。这项引导大家以精湛的服务技能为荣,以不耻下问为荣,以争当‘服务之星’为荣的活动在工作人员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他们不仅学会了业务操作,在处理复杂问题、接待服务等方面也有了长足的进步。

  全员参与齐分享,提升工作获得感。为进一步提升干部职工的道德素养和处事能力,营造和谐向上的工作氛围,通州区社保中心从精读《道德经》这部文化瑰宝入手,在中心党总支范围内全面开展《道德经现代处事释用》专题系列培训活动。活动时间安排在每月第一个周五下午,每次抽出1个小时专门研讨《道德经现代处事释用》,每月宣讲1-3个专题,拟用2-3年的时间,完成全书72个专题的培训。该项系列活动为工作人员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以全员参与讲故事的方式,着重从青年人的角度出发,将对《道德经》的感悟与实际工作、生活结合起来,采用演讲、微视频、授课等多种形式开展,极大激发工作人员参与感和工作获得感。目前已开展5期,干部职工反映极好。

  区域工作领跑 紧跟副中心建设

  城市副中心建设为社会保险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今年作为十三五开局之年,通州区社保中心不畏艰难、推陈出新,实现了多项部、市、区重点工程领跑的良好局面。

  新挑战新思路,京冀医保管理走向新征程。今年15日,对于通州区社保中心而言是个不凡的日子,这一天,河北燕达医院与北京市医保中心正式签订《北京市基本医疗定点医疗机构服务协议书》,成为北京市首家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试点单位,其医保管理部门就是通州区社保中心。面对医保政策不一致的新挑战,通州区社保中心迎难而上,集中优势力量针对燕达医院开展“点对点”医师培训、增加入院审查频次、逐笔审核医保费用,逐渐摸索出一套独特的医保异地管理“燕达模式”。几个月来,到燕达医院就医的北京市参保人员越来越多,通州区社保中心每月接收审核燕达医院报送的费用量由原来的不到600笔增至6000余笔,为京冀医保合作递交了一份满意答卷。

  重协调促发展,建筑业工伤趸缴增长率居历年之首。为使建筑业职工特别是农民工工伤权益得到切实保障,通州区社保中心加快推进建筑业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工作。制定建筑业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须知,深入副中心建设工地宣讲工伤保险知识及参保流程,并将参保须知通过局门户网站及微信公众号对外公示;指定业务骨干优先为建筑企业办理参保手续,为建筑业工伤趸缴开通绿色通道;对建筑单位实际用工人数、工资表、参加保险情况进行联动核查,杜绝瞒报、漏报工伤保险情况。今年1-9月份,通州区社保中心为151家建筑业单位一次性趸缴工伤保险费1458.5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586.36%380.86%,增长率高居历年榜首。

  抓典型明重点,农转非“七步法”为转非人员社保权益谱写华章。副中心建设的整体推进,离不开征地拆建。为保障好征地农转非人员社会保障权益,通州区社保中心全面梳理优化工作流程,总结以往经验,制定农转非“七步法”操作规程,将转非人员社保关系分为“单位开户”、“参保信息查询”、“未达到退休年龄人员选择个人参保缴费”、“已到达或超过退休年龄人员参保”、“社会保险趸缴”、“滞后补缴”和“已到达退休年龄人员办理退休”七个环节的风险点及注意事项进行总结,明确各个环节的时限、手续和要求,畅通社保中心与人力资源公共服务中心、乡镇、村委会协调机制。“七步法”的使用大大缩减了转非人员社保权益落地时间,也避免了因部门之间衔接造成的人员遗漏等问题。近两年为棚户区改造涉及的2.4万名农转非劳动力,趸缴补缴社会保险费共计34.1亿元,无一差错。

  基金壁垒坚挺 严防“跑冒滴漏”

  社保基金安全关系民生大计,通州区社保中心从业务经办、基金监督、大数据核查多角度全方位构筑立体防线,严防基金“跑冒滴漏”。

  第一道防线,业务经办“标准化”。基金安全离不开制度化标准化的操作规程,通州区社保中心在业务办理前端,梳理编印《通州区社保中心业务流程汇编》和《通州区社保中心财务流程汇编》,确定286项业务的标准化流程,从政策依据,经办规范、风险评估、风险控制等方面对经办工作提出要求,确保了业务标准化办理。这2本业务经办操作汇编因涵盖内容广、操作起来有章有据,被工作人员称为经办“宝典”。可谓是“宝典在手,经办无忧”。

  第二道防线,内控监督“实时化”。通州区社保中心在业务档案率先实行实时移交的基础上,将内控监督工作与档案系统深度“融合”,为监督人员开通档案查询端口,实现业务当天经办当天复核、档案次日加工隔天形成影像资料,内控监督人员“48小时”通过电子影像监督业务经办的“实时化”监督防范体系,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有效避免超龄参保、五险未同增同减、待遇重复领取等情况。

  第三道防线,数据监测“规模化”。巧用社会保险信息系统、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信息系统及老年无保障信息系统等“大数据”信息,定期监测、比对信息系统数据,发现疑似问题及时解决,有效防止基金流失。例如,按月监测社会保险信息系统,核实超过退休年龄未减人员信息,通过短信、电话等多种方式告知其参保单位进行中断减员处理,避免参保人员因多缴保费造成个人权益损失。再如,每月定期将民政火化信息与社会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信息系统进行核对,发现单位、家属未及时申报造成多支社保待遇的,立即终止并追回,避免社保基金流失。

  服务质量升级 通达民心民意

  近年来,通州区社保中心业务量直线上升:企业开户量每月增量超500户、20余万新农合人员并入、年收支规模增长近半。业务量上去了,服务质量却不打折扣,在社保大厅创新争优墙上,不断增长的锦旗、表扬信就是群众最大的认可。

  推行综合柜员制,“一窗”办结真方便。2014年,通州区社保中心在全市率先开展登记、征缴业务“综合柜员制”,改变了以往多次排队、多头办理的状况;此后在基金支付科、综合业务服务科、居民保险科等业务科室全面推行“一窗式”办结服务,实现了窗口服务从“专管员制”向“综合柜员制”的根本性转变;2016年全市启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工作,通州社保专门成立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科,试点登记、征缴、支付、转续、公疗标识等相关业务“一窗式”办结,为服务对象提供了一次办结的便捷服务。

  业务流程先知道,“互联网+社保”得人心。开通微信公众号,在公开86项业务流程基础上,定期推送最新政策、办理流程、缴费及待遇标准等信息,目前,关注量达1.2万余人,累计阅读量超33万余人次。推广网上预约服务,参保单位可通过局门户网站、手机APP客户端、微信公众号3个途径预约,目前业务窗口接待网上预约号已达60%,叫号机前和业务窗口前排长队的现象得到有效缓解。

  宣传培训接地气,政策送到家门口。制作“菜单式”培训课程,居民亲自“点餐”,社保中心组织讲师深入社区、村,与居民面对面交流社保政策,注重社保政策的从告知性培训向解读性培训的转变,消除社保政策的盲区、盲点;同时,借助于“春风行动”等专场招聘活动、“学雷锋活动日”等特殊纪念活动、“五四青年节”等节日庆祝活动,为辖区居民现场提供社保政策咨询解答,将社保政策传递至广场、集市、传递至千家万户。

【打印本页】 【关闭页面】

微信公众号

官方微博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网站地图-   建议征集

政策咨询服务热线 12333

主办: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承办: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大数据中心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0000062京公网安备:11040102700143ICP备案序号:京ICP备05056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