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北京劳动就业报)
任北京市人力社保局工伤保险处处长十年,李红调整工伤保险定期待遇,增加工伤辅助器具配置目录,为工伤致残的职工提待遇,多次圆满完成突发事件的善后工作……遇事不怕,困难不躲,群众信任她、尊敬她。多年来,李红始终保持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成为全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先进工作者,更以实力赢得了群众的信赖。
抱着假肢跟领导“算账”
她心里装的是工伤职工
“从事制造、建筑等易发工伤事故行业的大多是农民工,他们都是家里的顶梁柱,一个人出了事故,一家子的天就塌了。要是再没有合理合法的赔偿,他们的日子该怎么过?这种事别人不管,我李红一定管!”工伤致残职工的生活状况一直挂在李红心上。
2009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李红遇到一位失去左手的工伤职工,为了尽可能实现美观,这位职工在左臂上安装了假肢,但这种300元的塑料假肢除了支撑衣袖,没有其他任何功能。经过多方考察,李红了解到目前市面上有一种售价近3.5万元的半智能假肢,但这种假肢不在工伤辅助器具范畴内,于是,在一次讨论增加工伤辅助器具项目和提高标准的局长办公会上,李红就抱着两种假肢到了会场。
“因工伤致残的职工需要的不仅仅是美观,更需要这种智能的义肢来方便他们的生活。”会上,李红分别展示了两种假肢的实际功能,“300元这种虽然便宜,但只能作为一个摆设,3.5万元假肢是用电子机械连在工伤职工的肩膀上,通过肩膀肌肉带动实现操作,‘假手’能实现基本的抓、握功能,端水杯、拿东西基本都能实现。既然咱们工伤保险基金有结余,为什么不能把这种半智能义肢加进工伤辅助器具范畴呢?”15分钟的讲解,李红用丰富的数据和生动的表述打动了参会人员,时任北京市人力社保局局长张欣庆当即就拍板通过了李红的提议,调整配置项目。
每次工伤辅助器具目录调整,李红都带领工伤处人员深入开展调研,科学制定调整方案,并广泛听取工伤职工、专家、相关部门、辅助器具配置机构等各方意见。在她的不懈努力下,工伤辅助器具配置项目从最初的17项增加到现在的109项,包括假肢35项、矫形器31项、生活类辅助器具29项和其他辅助器具14项,极大地满足了工伤职工配置需求。
为了提高工伤职工生活质量,共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李红逐年调整工伤人员伤残津贴、生活护理费和工亡人员供养亲属抚恤金水平,并多次增加配置项目,提高配置限额标准。她工作细致入微,每年待遇调整都带领工作人员做好调研和测算,反复推敲论证调整方案,切实保障工伤人员及工亡人员供养亲属的权益。到现在,北京市一至四级工伤人员伤残津贴调整到平均每人每月为4387元,生活护理费调整到平均每人每月2770元,供养亲属抚恤金调整到平均每人每月2169元。
业务精政策熟
她用实力赢得信赖
“每个工伤事故几乎都是独特的个例,很多突发事件不像正常的工伤事故那样,赔偿标准没有规矩可循。面对这种情况,要想把事故处理得公正合理、让各方满意,就必须吃透政策、业务精熟。”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2012年8月,朝阳区某施工单位出现工伤事故,两名彝族工人在施工时被半截砖墙砸倒,腰腿受伤严重,工人家属到施工单位几次找人赔偿,都没有结果。无奈之下,他们找来近百名亲友到施工单位“讨说法”,社会影响很大。得知这一消息,李红立刻组织处室工作人员到现场了解情况。原来,该工程项目因为费用问题被转包了好几次,施工队、包工头都换了几茬,几任承包人都不愿承担赔偿责任。李红听说后,当即找来了几任承包人,清清楚楚地给他们讲明了国家对于转包工程事故的赔偿政策,赔偿范围也说得明明白白。很快,从承包人到工程队都依法处理了相关赔偿,受伤的工人也顺利拿到了赔偿款。
“惠民、便民、利民”是工伤保险的服务宗旨。为方便工伤职工就医,李红和同事加班加点组织制定并实施了多项政策规定。2014年1月1日,我市正式启动了工伤职工持社会保障卡就医工作,工伤职工可持卡实时结算。为保证持卡就医工作的顺利推进,李红带领的工伤保险处牵头成立工伤特卡就医应急小组,每周召开一次例会,逐一研究解决持卡就医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实行持卡实时结算后,工伤职工报销时间由原来的几个月缩短到几十秒,彻底解决了报销周期长、个人垫付款多的问题。
多年从事工伤保险事业,李红对相关政策拿得准、吃得透,赢得了市、局领导和群众的好评和信赖,有时遇到突发事件,即使不属于工伤保险业务范围,在解决时大家也会找李红,问问她该怎么办。
2013年10月28日,天安门地区发生暴力恐怖袭击案件。中央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按照中央领导指示精神,北京市委领导及时进行部署,连夜成立了善后工作组。
当天夜里11点多,李红作为工作组成员之一,代表北京市人力社保局赶往北京协和医院,处理救援及善后工作。此后的两个月,她充分利用担任工伤保险处处长的政策优势和丰富经验,提出并参与制定了善后救助方案。期间她始终从善后工作全局出发、从伤亡人员救治角度出发、从家属诉求出发,带领工作人员日夜工作。
在善后处理工作中,她坚持以人为本,带着爱心、带着感情开展工作,耐心细致地释明救助政策,充分听取了伤者及家属诉求;为伤者提供了心理疏导,帮助解决了来京家属日常生活困难,帮助协调了请假、返乡事宜;充分考虑了伤者父母赡养、子女抚养、社会保险、后续康复等实际困难,保证了救助金商谈签订顺利进行,善后事宜全部办结人员对善后工作未产生异议,没有产生不稳定因素。两个多月的时间,在李红的带领下,工作组积极配合殡葬组工作,及时妥善解决了广东籍死者朱某及相关受伤亲属的善后工作。伤者朱某的家属为工作组送来了两幅锦旗,“突来模祸,大爱无疆”,“抚恤伤者,细致入微”,这是对李红处理得善后工作给予的最大肯定。
忘我工作带出好队伍
她是“爱操心的拼命三娘”
工伤保险工作涉及面广,又是面向弱势群体,从制定政策、落实工作计划及业务需求、统筹协调推进各方进度到各项流程、操作办法都要精心设计,每一项工作李红都全身心投入。身体出了问题她就带病坚持,称得上是“拼命三娘”。
2011年李红被检查出甲状腺结节,医生要求定期复查,并多次建议她不能过度劳累,要多休息。而她因为经常到一线处理工作,去医院检查的时间也一拖再拖。2013年正值李红处理天安门事件时她的病情加重了,医生要求她必须尽快手术,而她则坚持着处理完大部分伤者善后工作后,才去医院进行了复查。
在术后廉复期间,李红仍然继续参与善后工作。那时候,李红因病不能说话,但她一直没有放下手里的工作,就连去医院进行术后复查时,仍在了解伤者的情况。她不能说,就认认真真地听大家汇报情况,用纸笔写下来,发微信跟大家沟通。她与工作组的成员一起,针对每名伤者实际情况,科学研究制定救助工作方案,耐心细致做好每一名伤者及其家属的思想工作,确保善后工作圆满完成。
工伤事故出现就是突发的,难以预料。这种工作的特性就要求李红随时随地都要绷紧神经,因为这,李红常年失眠。李红有一个装杂物的小手袋,她走到哪儿都带着,里面装着不少药。她说,一旦有突发事件,第一时间就得去现场,她不想也不能因为身体原因耽误工作。
在日常工作中,李红还是个“爱操心”的人,同事有什么事儿也都愿意和她商量。在工作中,无论是处理工作还是对待干部职工个人以及工伤人员的问题,她都能从大局出发,和大家一同商量、集体研究,充分发扬民主。每当干部岗位变化时,她都要和同志们谈心交流,对于职工家庭方面的实际困难,她都尽力排忧解难。
在工伤保险处任职十年,李红带出了一支敢拼搏的队伍。她激发大家钻研业务、不断进步的热情和积极性,与她一起共事有乐趣、也有干劲。近几年来,工伤保险处先后有多名同志交流提拔,有的还被递选到国家部委。工伤保险处的干部职工主动性、积极性得到了充分发挥,营造了爱岗敬业、拼搏进取的和谐工作氛围。
去年年底,李红调任至居民养老保险处,离开相处十年的老同事让李红恋恋不舍,不少人还是会像以前一样,遇到工伤保险方面的问题就找她。李红说:“在哪儿干都得尽心尽力,我做事必须对得起良心,这是职责、是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