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北京劳动就业报)
“市发改委又来紧急通知了!”
“那700家企业都联系上了吗?”
“就明天一上午的时间,区里能搞定吗?”
从4月4日开始,市人力社保局开始了“营商环境试评价”的紧急攻坚战。他们面临的问题太多、时间太紧、任务太急。目前,这项工作已经初步完成,工作人员却说:“到现在都不敢相信,我们是怎么做到的。”
清明节前一晚 一个电话让休假泡汤了
“那是清明节前的一天晚上,我们接到电话通知,说国家发改委组织营商环境试评价,北京是试评价的第一批城市,人社系统也有一个牵头项目。”市人力社保局劳动关系处副处长王林说。
第二天本该是休息日,市人力社保局劳动关系处张晓林处长却一大早就赶到办公室,拿到通知文件后,又了解了这件事的来龙去脉。今年,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营商环境,要求“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加快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又具体提出,“抓紧建立营商环境评价机制,逐步在全国推行”。以往,都是世界银行在做全世界的营商环境评估,这次我们国家要在此基础上,建立自己的评价机制。
这件事由国家发改委牵头,今年主要对北京、上海、深圳、厦门、沈阳、杭州、成都等12个城市进行试评价,此后将形成制度,每年进行评价。
在接下来组织的北京市部门联席会上,市发改委传达了陈吉宁市长的指示精神,“北京的排名居中都不行,要靠前。”
有了这样的高要求,北京市人力社保局立即成立了由局领导亲自挂帅,劳动关系处、就业处、职介中心、社保中心、劳动监察处、法规处等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专项工作组,加入到了“营商环境试评价”的紧急行动中。
让填报材料更详实 大家奋战到凌晨三点
“这次为什么叫试评价,因为在我们国家是头一回开展,尤其是我们局牵头的劳动力市场监管,在世界银行的评价系统里根本没有这个指标,所以一切都得从头摸索。”王林说。
按照国家《营商环境试评价指标体系》的相关要求,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劳动力市场监管”的相关事宜。具体采取“同时填报、交叉验证”的方式,由职能部门和企业分别填报调查表。“为什么采取这种方式?因为得出评价结果是需要验证的,不可能我们自己说好就是好,还要有企业方面的验证。因此我们和企业都要填写调查表。”王林介绍说。
这三张表分别是《劳动力市场监管调查表》、《劳动力成本调查表》和《劳动力市场服务有效性评价调查表》。
“第一张表没什么难度。”《劳动力市场监管调查表》主要包括就业与工作质量两大方面,具体内容包括聘任、工作时数、解聘、非性别歧视、休息休假以及失业保障等。这个表由劳动关系处、就业促进处、劳动监察处、法规处一起完成,主要梳理了相对应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劳动力成本调查表》需要考察本市辖区内所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劳动力总支出、总营收情况。实际上统计部门只掌握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产值情况,没有劳动力总支出相关情况。最终从人社系统的企业薪酬调查数据中,提供了抽样数据。
第三张表是《劳动力市场服务有效性评价调查表》,看似简单,包括公共就业机构是否免费为劳动者提供服务,是否根据用人单位需求提供服务,是否针对特定人群的不同需求制定并组织实施专项计划等10个方面内容28个问题。
可王林却说,“最难的当属第三张表了,这张表是后来临时加的,4月24日早上才通知,这张表看着很简单,只要求选是、否,但却是实打实的,对我们人力社保系统的服务能力和水平的考验。徐熙局长高度重视,要求我们不仅要按照要求据实填报,而且要有理有据,要附上政策依据、主要措施、工作案例作为填报依据。因为国家要求第二天就上交填好的材料,相关处室齐心协力加班到凌晨三点,完成了材料的编纂。”王林说。
最终,针对这28个问题,市人力社保局8个责任处室分别负责,对每个监测要点进行详细梳理和说明,汇总形成了一份88页的北京市“劳动力市场服务有效性评价调查说明”。
“没想到的是,第二天我们刚交完材料,国家发改委又提出要求,要加案例说明,我们算没白熬夜,走在了国家前面。”王林说。
一本培训手册 让国家发改委“感到意外”
从试评价的任务看,组织部门主要包括两块工作,一块是组织部门自行填报,一块是组织企业进行填报。针对企业填报,国家发改委要求各市提供企业样本库,发改委再从样本库里自行挑选企业。
按照要求,北京市人力社保局从薪酬调查数据库中抽取了700家企业,并由劳动监察部门进行企业有无重大劳动违法案件筛查,由社会保险系统进行企业经营状态复核,确保报送国家发改委形成调查样本框是有效的和高质量的。
国家发改委从样本框中初次抽取15家企业进行网上填报。为了保证填报企业足数按时有效填报,徐熙局长要求劳动关系处编制了《中国营商环境试评价工作培训手册(劳动力市场监管)》,手册共23页,不仅解释了调查表相关内容,还注明了提及的相关法律法规,并提供部分参考资料,如最低工资标准、社平工资等。
“我们是怕企业拿到调查表,不明白这表中的内容,导致错误填写,有了这本培训手册,企业的人拿在手中,就基本可以保证,他们可以看懂调查表。”王林说。
当市发改委把这项工作告诉国家发改委,他们说“感到意外,没想到我们的工作这么细致”,“国家发改委还跟我们要了电子版,说要根据这个,完善他们的评价制度。”王林说。
这个详实的培训手册是三天做出来的,让人没想到的是,“这件事又走在了前面,4月26日,国家发改委就提出要求,让相关部门组织对企业的培训。”
发动整个人社系统 不到一天时间联系700家企业
前有国家发改委提出对企业的培训要求,随后劳动关系处工作人员又接到一家企业工作人员的电话,“我们接到国家发改委的短信通知,让配合调查,可实在不知道怎么写呀!”
在“上有要求、下有需求”的情况下,市人力社保局开展了全系统“海底捞”行动,就是为了把700家企业找出来。虽然700家企业样本库是市人力社保局提供的,但是并不是说这些企业都有直接联系,要从数十万家企业中将700家企业找出来,不是易事。
当时,劳动关系处里三个工作人员到处打电话,可三个人怎么可能完成这大海捞针的任务,他们最后通过人社系统的各个平台,开始了上下联动,全系统大搜索,“这才知道我们人社工作的基础多么好!”工作人员事后感叹道。
市人社系统充分利用市对区工作平台、区对街道工作平台、区对企业工作平台等,后期也不再打电话,建立了实时联系的微信工作群,“比打电话、发公文效率高!”
“怎么样?你那有几个了?”
“还差几个?是哪个区的?”
“全部找到啦!”每隔一小时,就有工作人员互相询问进度,在全系统的共同努力下,从4月26日下午4点到27日上午10点,不到一天时间,700家企业全部联系到了!
当天下午,重点企业人力资源负责人全面来到市人力社保局,相关处室开展了面对面培训。
最终,北京市人力社保系统填报企业数73户,位居全市第一。
“我们自己都没想到,我们的战斗力这么强,在整个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是我们人社系统工作人员的担当精神!”张晓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