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北京劳动就业报)
我是一名社保战线上的老兵,在石景山区人力社保局工作了30多年,退休后又服务于北京医保协会,可以说,见证了北京市医疗保险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单一到全面覆盖的整个过程。
过去几十年,我亲眼看到了一项项医保惠民政策的出台,如今回顾过往,我忘不了的是那一双双或痛苦或期盼或感恩的眼晴。基层老百姓因为有了医保,在绝望中找到依靠时的眼神仍然清晰如昨。我想这一双双眼睛正是我们不断完善制度,不断出台医保惠民政策的动力,制度背后所承载的是百姓的希望。
劳保医疗让企业不堪重负
小格子大尺子中诞生大病统筹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职工的医疗费由企业负担。由于经济效益不好,劳保医疗的福利形同虚设,影响了职工的生活,已经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
1989年,石景山区率先在全市实行了城镇集体企业职工大病医疗统筹,在此基础上又在国营企业全面推开。1992年,石景山区有4家单位实行了企业大病医疗统筹,职工大病负担有所缓解。1995年4月起,北京市地方所属城镇职工和退休职工大病医疗费用实现了社会统筹,同年石景山区成立了医疗保险办公室。
医保部门建立之初,一切都是因陋就简,现在的业务都是计算机操作,可是当初,我们的工作人员只能手工录入数据,在一个个小格子里写入数字,为了不写串行,还要拿着一把大尺子比着。
虽然当时的办公条件很简陋,各项制度也不太完善,但医疗保险这项全新的政策,就如初升的太阳一般,即将照亮整个参保群体,成为保障人民群众生活的祥云。
初建职工医保制度
医保人承担起繁重的报销工作
随着社会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医疗水平的迅速提高,2001年,市政府出台了《北京市医疗保险规定》,使参保范围一下子扩大到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城镇所有用人单位,可以说从这一年开始,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从2001年起,石景山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参保人数不断增长,2001年仅为6.7万人,而2002年即达到近20万人,2004年就突破20万人,2011年又超30万人。可见,群众对于能够降低个人负担、提高生活质量的医疗保险政策是非常拥护的。
随着参保人数的不断增长,我们的医保经办工作也面临着人手不足的挑战,为了能够及时处理群众的报销单据、尽量缩短他们垫付资金的周期,我们医保工作人员也是克服各种困难,加班加点。由于当时单据全部为手工结算,很多同志为核对单据都累出了颈椎病,但刚在医院拔了输液针就坚持到单位上班;为了给一位单据丢失的老人
找到原始票据,使他能够顺利报销,工作人员将五年前的资料箱全部翻出,一张一张地为其查找;为了让办事人员早些办完业务离开,减少在社保大厅等侯时间,许多工作人员上班时都主动减少喝水上厕所的次数,为的就是多办些业务。有的工作人员病了,也不休息仍然带病坚持工作。我还记得那时候征缴部有一位工作时间不长的同志叫闫曼,她身体瘦弱,但工作认真积极主动,从不怕累。有一次由于天气原因闫曼病倒了,感冒高烧39℃,可挂念单位的工作,在没有完全退烧的情况下带病上班。由于感冒未全愈,工作时又不停对来访人员做咨询解答,喝水又少,声带急性水肿,说不出话来,大家都劝她回家休息,但她说:“单位工作那么忙,我不能休。”
正是医保人这样的奉献精神,这样的不畏坚难、一心为民的精神,才让老百姓及时享受到医保的便利、实惠。
有了社保卡
告别医疗费垫付和手工报销
2009年,为落实市政府折子工程,切实解决医疗保险费用手工报销周期长、环节多、参保病人垫付资金担负重等问题,石景山区成为了“持卡就医,实时结算”的试点区。石景山区医保工作经历了一次涉及人员最广、调整周期最长、出台制度最多的改革,仅用半年的时间完成了系统改造、测试、发卡等工作,圆满完成了市局下达的指标,实现了不再占用参保人员资金、医疗费可断网结算,解决单位和社保所负担、堵住假单据骗保漏洞、减轻经办机构负担、方便统计数据、缩短报销时间等既定目标,受到老百姓的欢迎。
发卡后,我们到石景山区北大首钢医院调研,当时一位老大爷告诉我:“我看病一共花了1200多块钱,除去报销部分,我自己实际只交了200来块钱。”这让我真正感受到了社保卡带给就医者的方便。
2010年,社保卡在全市推广,北京的参保人从此不用垫付医药费,也告别了繁杂的手工报销时代。
不光是职工 农民居民看病都有了着落
2002年,石景山区整建制一次性农转居工作顺利完成,他们最关心的看病问题解决了。一位大娘拿着蓝本,激动地说:“真没想到,我们农民也能有拿本儿看病、到公家报销的这一天啊!”
这仅仅是好消息的开始,2007年,北京市建立了无医疗保障老年人、学生儿童“一老一小”大病医疗保险制度,2008年建立“无业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制度,加上此前已经建立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北京市实现了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全覆盖。许许多多像这位大娘一样的农民、城镇老人、孩子,都享受到了医疗保险带来的阳光。
在此之后,制度整合的努力仍然没有停下,2010年,北京市对“一老一小”和“无业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制度进行了整合,建立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并于2013年建立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让医疗负担重的农民和居民可以享受大病保险的二次报销,大大减轻了低收入群体的医疗负担。
今年起,城镇居民医保与新农合正式统一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看着农民和城里居民可以上同样的医院看病,享受同样的报销待遇,我由衷得感叹医保制度越来越公平。
我相信,北京医保改革仍在路上,尽管现在已经实现了制度、人群的全覆盖,但是许多便民、惠民政策还将一一出台,报销比例会越来越高,医保内的药品会越来越丰富,人们看病的负担会越来越轻。
■ 改革寄语
我有幸参与了北京市医疗保险最重要的发展历程,见证了医保制度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单一到全面覆盖的整个过程。这个过程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那些受益的老百姓,他们感激的话语那么朴实,但却深深地烙印在我心中。值此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回顾过往变得更有意义,我相信今后北京医保人还会承袭改革的精神,让首都医疗保障更加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下去,让医保护佑首都百姓的平安健康!
■个人档案
姓名:马兰
年龄:61岁
工作经历:
1987年12月到2012年5月
石景山区劳动局
2012年5月至今 北京医保协会
现职:北京医保协会 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