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

您即将离开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进入北京政务服务网。

关闭   点击进入  

温馨提醒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跳转到首都之窗个人中心,如需办理人社业务请登录 个人办事法人办事

关闭   点击进入首都之窗个人中心        

温馨提醒

您即将离开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进入北京政务服务网。

关闭   点击进入  

温馨提醒

您即将离开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进入北京政务服务网。

关闭   点击进入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速览 > 媒体关注

劳动合同未来有望“电子化”

日期:2019-08-13     来源:
字体大小:
分享

  来自:(北京人才市场报)

  13日,由北京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协会、中国北京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通州园区主办,法大大协办,薪太软特别支持的“电子劳动合同司法实践与应用大会”在通州园区举行。

  会议邀请了行业研究观察员、劳动法专家、各人力资源公司负责人及企业HR,结合电子签名与电子合同的法律法条、实际判例和应用,共同探讨人力资源行业的数字化实践及未来。

  据国家统计局年初数据,国内劳动年龄人口总量近9亿人,就业人口总量达7.8亿人。2018年末,北京地区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近1563万。劳动力资源的丰富,意味着劳动契约数量的庞大、签订的高频。而随着“互联网+”和“数字化”的推进,作为现代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重要组成部分的人力资源服务业,“信息化”被写在行业发展行动计划中,行业对于电子劳动合同的需求正在逐渐普及。

  北京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协会书记张宇泉表示,电子合同在提升企业效率、节约行政成本、降低司法风险上相较于纸质合同有着先天优势,电子证据在司法领域的应用也随着信息化的普及而成为趋势。随着政府层面对电子签名认可信号的频频释放,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开始使用电子劳动合同,电子合同的有效性认定、电子证据如何依法采纳以及应用前景开始受到广泛关注。

  左葆瑜认为,电子合同是实现人力资源服务数字化的重要工具之一,“电子合同是解决传统劳动合同风险最好的方式,现在国内的一些领先企业都已经在使用,或者说准备使用电子劳动合同。”

  “事实上电子合同的法律效力早已获得实际判例支持,以法大大为例,平台目前出证报告已突破1400份,相关法院和仲裁委认可的判例超过700余个。”梅臻律师补充,作为电子合同底层技术的电子签名,其法律效力早在2005年就得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保障。“数字签名远程化、人力档案管理电子化、面谈远程化,特别是电子劳动合同应用,可以从法律上为企业避免风险、节约成本、提高管理效率。”

  劳动法律师唐薇认为,电子劳动合同的实名及意愿认证、签署提醒、区块链分布式存证等技术,可以有效解决当下企业面临的需保证本人在合法期限内签署、合规材料保管等劳动合同及相关文件签署难度大的问题。

  在圆桌对话环节,中国国际技术智力合作有限公司外企服务分公司法律服务中心负责人张家玮例举了一次有法院及仲裁委参与的内部论证结果:电子劳动合同不存在法律效力的问题。使用电子劳动合同应该考虑的问题不在于法律效力,而应该在于管理是否能跟上。

  北京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协会秘书长沈志歈表示,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的普及,传统的人力资源服务业已经发生了变化,作为核心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也应与时俱进,善用新技术进行信息化转型,未来电子合同将可能成为北京地区人力资源服务行业标准的一部分。

【打印本页】 【关闭页面】

微信公众号

官方微博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网站地图-   建议征集

政策咨询服务热线 12333

主办: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承办: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大数据中心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0000062京公网安备:11040102700143ICP备案序号:京ICP备05056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