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

您即将离开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进入北京政务服务网。

关闭   点击进入  

温馨提醒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跳转到首都之窗个人中心,如需办理人社业务请登录 个人办事法人办事

关闭   点击进入首都之窗个人中心        

温馨提醒

您即将离开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进入北京政务服务网。

关闭   点击进入  

温馨提醒

您即将离开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进入北京政务服务网。

关闭   点击进入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速览 > 媒体关注

助推“回天地区”职住平衡昌平打造“社区化”创业就业新模式

日期:2019-11-27     来源:北京劳动就业报
字体大小:
分享

来自:(北京劳动就业报)

  “回天地区”是北京大型居住区,在63平方公里的范围内,聚集了80多万常住人口。职住分离、上班路途远,既是群众亟待解决的迫切需求,也是实现昌平高质量充分就业必须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如何让受“大城市病”困扰的“回天地区”找到职住平衡的“回天”之术,是影响城市温度的关键指标,也是昌平下决心非解决不可的一道考题。

  顺应时代之需,答好民生之问。2018年,《优化提升回龙观天通苑地区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发布。为落实这一计划,昌平区紧紧围绕“社区就业、职住平衡”这一主题,通过“三个打破”,即打破行政区划分割、打破户籍限制、打破线上线下区分,着力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打造“回+”双创社区品牌和10分钟就业服务圈,进一步提升“回天地区”就业服务水平,引导和鼓励“回天地区”劳动力实现社区化创业就业,助力职住平衡。

  “镇街吹哨、社区报到”

  打破户籍和行政区划限制促家门口就业

  2月24日,市人力社保局联合昌平、朝阳、海淀三个区人力社保局共同举办“回天地区”天通苑南街道社区化就业招聘会,来自“回天地区”周边的59家用人单位共提供岗位2049个。招聘会上,既有月薪过万元的软件工程师,又有镇(街)交通协管员,居民可根据自身条件自由选择,675人达成了就业意向。

  多渠道搭建平台,家门口实现就业。为了更好发挥企业“稳就业”主体的作用,一年来,昌平区面向“回天地区”有求职就业意愿的居民,在充分挖掘“回天地区”岗位资源的基础上,联合朝阳、海淀区局大力开发贴近“回天地区”的高质量就业岗位,持续定期举办“回天有助”主题招聘活动,以解决“回天地区”居民就业地距离居住地过远、上下班时间过长等问题。全年共开展“回天有助”主题招聘活动56场次,1838家用人单位提供就业岗位共计21012个;同时,引入3家非公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参与招聘活动,活跃人力资源市场,累计开展招聘活动46场,提供就近就业岗位近15548个。

  同时,为缓解“回天地区”阶段性就业压力,促进地区劳动力就近就地稳定就业,确保“回天地区”建设的平稳推进,在市人力社保局和市财政局的大力支持下,昌平区制定出台了“回天地区”社区化创业就业试点意见,鼓励“回天地区”劳动力就近就地选择公共服务类、小区物业等岗位、自主创业并吸纳就业,鼓励“回天地区”创业孵化基地提供免费场地支持创业并吸纳就业,同时鼓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为“回天地区”常住劳动力提供职业中介服务。

  通过招聘会就业找到工作的社区化就业招聘会和特殊扶持政策打破了求职居民的户籍界限和招聘工作行政区域的界限,这样就为“回天地区”劳动力创造了更多就近创业、居家创业、在家就业的机会,居民也有了极大的获得感和满足感。

  “企业点单+上门接单”

  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

  上午9点,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创新创业服务中心政务接待大厅刚刚开门,办事企业代表刘女士就与同事一起前来办理人力社保业务。对于搬到了企业门口的政务接待大厅,刘女士想给点个大大的“赞”。她高兴地说,“我们公司在生命科学园区内,每月办理的人力社保业务比较多,像社保、档案等,会涉及到很多方面,政务接待大厅的开放,给我们办理业务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工作人员还会在政策宣传上给我们给予辅导和帮助。”

  2019年3月,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创新创业服务中心政务接待大厅开始试运营,主要为园内500余家生物医药类企业提供政策咨询辅导、定期培训等家门口的“一对一、面对面”政务服务,企业不出园区就可办理岗位信息发布咨询、用人单位招用补贴的初审、劳动能力鉴定咨询等8类22项人力社保业务。试运营以来,政府接待大厅已累计接待政策业务咨询1000余人次,有力地促进了企业各类问题的快速解决。

  为打通服务企业的“最后一公里”,一年里,昌平区紧紧围绕企业与人才需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健全精准服务企业工作机制:开展人力社保政策“点单”服务,梳理制定了涉及就业、创业等30项业务的《人力社保服务清单》,社区、企业可根据清单内容进行“点单”,享受有针对性的就业创业服务。同时,建立“重点企业服务专员”制度,健全“一对一”服务企业机制,主动走访企业,收集服务需求和意见建议200余条,开展民营企业知识大讲堂、民营企业招聘月、“降、返、补”惠企政策专题讲座等各类政策培训累计13场,累计开展为企业送“服务包”107家;扎实开展“减证便民”专项行动,扩大综合窗口服务范围,推行包括经办材料、经办环节、经办时间的“三精简”工作方案,累计精简办事材料267项;深入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推行涵盖一站式咨询、一站式办结、一站式培训的“一站式”工作模式,83个服务企业事项全部实现“最多跑一次”,区级事项100%网上可办,极大方便了办事群众。

  “政府搭台、市场唱戏”

  打造“回+”双创社区品牌

  2019年4月“创响回天·第二届‘创业北京’创业创新大赛回天地区专项赛”启动,活动从开始到5月结束一直备受瞩目。这也是“创业北京”创业创新大赛首次为某一特定区域设置的专项赛。大赛累计征集项目130余个,涵盖了文体、教育、医疗、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借助这一平台,各创业项目负责人通过路演的形式,纷纷展示项目优势。“这是一个很好的展示机会,为我们项目打开了市场门路,比赛现场,评委还针对项目后期发展提出了很中肯的建议,这对后期的改进有很大的帮助。”

  一年来,昌平区充分利用“回天地区”多元化创新人群集聚的优势,优化“初创、孵化、成长”全程伴随服务体系,落实各级配套资金近40亿元,带动社会资本投入150亿元,新建载体空间231万平方米,引导鼓励“回+”创业;举办“回+公开课”、“大咖有约”、“回+创新观察沙龙”、“回+知识产权论坛”、“回+政策微信线上宣讲”等活动40余场,通过多类型的创业大赛、创业课堂、创业论坛、创业沙龙等活动,启迪创新创业智慧,激发本地劳动力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特别是在全国首个职住平衡的“回+”双创社区,已建成以腾讯众创空间(北京)、龙域中心为代表的45万平米的双创空间,聚集双创载体近20个,已入驻各类型创新性科技型企业1100余家,汇聚双创人才近4万人,其中,70%就业人员在昌平居住,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的城市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互联网+创业就业”

  打造全时运转精准对接新通道

  除了组织常规的现场招聘会以外,为实现更精准匹配,市人力社保局首次在公共就业服务中引入社会力量参与,与智联招聘合作,共同推出手机版“回天地区职住平衡”专区,为“回天地区”求职者与企业打造了一条全时运转精准对接的新通道。

  求职者进入专区后,可以查看“回龙观”“天通苑”附近的推荐职位,自行选择所在小区筛选职位,系统将根据离小区中心距离远近的顺序,对职位进行排序,为“回天地区”居民实时推送区域内的岗位信息。这样既加大了创业就业的宣传范围力度,又可以让“回天地区”居民足不出户就对心仪的岗位进行投递,多了很多选择的机会,企业也降低了招聘成本。对企业来说,专区中收到的简历均会被标记“回天”标签,方便企业筛选和优先录用“回天地区”劳动者,帮助人岗快速实现有效对接。

  一年来,昌平区依托区、镇(街)、村(社区)三级就业服务体系,在充分利用“昌平就业保障直通车”信息发布平台、《职来职往专刊》、公共就业服务站等线下信息传播渠道的同时,创新了职住对接机制,全力推行“互联网+”线上精准服务模式,引导329家用人单位进驻“百姓就业超市”,利用“昌平就业”官方微信智能搜索系统,为2026家次的用人单位提供便捷服务;开展“回天地区职住平衡”专区宣传推广,制作5种不同类型的宣传材料,结合“回天地区”村(社区)、居住小区、人口等情况,依托服务大厅、办事窗口、人力社保宣传专栏、小区单元门和电梯宣传栏、宣传展架等,投放宣传品5万余份。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一年来,市、区两级以“回天地区”为试点,多措并举促进职住平衡、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北京昌平正在发力。对于以“回天地区”为代表的“睡城”居民来说,未来,实现职住平衡将不再是梦。

【打印本页】 【关闭页面】

微信公众号

官方微博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网站地图-   建议征集

政策咨询服务热线 12333

主办: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承办: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大数据中心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0000062京公网安备:11040102700143ICP备案序号:京ICP备05056884号